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十五章:孫承宗對遼東的調查

無線電子書    崇禎本紀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朱由校一把搶過云紋圖紙,看了又看,他大喜夸道:“不錯、不錯,你很不錯。李永貞,就你了。你一定要把信王所說的各種花紋,全都給朕畫出來。”

  “是,老奴遵旨,一定不負陛下重托。”李永貞激動的趕緊謝恩。他賭對了,明式家具上的花紋,本就是丹青名家所創,與丹青畫技有著極大的聯系。

  整整一天下來,朱由檢感覺自己已經完全暈了,滿腦子都是云紋、八寶紋、回字紋、卍字紋,和那些什么鳳穿牡丹、蟾宮折桂、五福(蝠)臨門之類的圖案在一起回旋糾纏。幸好到了后面,李永貞已經可以把握住圖案設計的精髓。只需朱由檢說出名字,他就能自發設計出各種圖案。

  就這樣,直到晚上朱由檢才回到慈慶殿,一頭倒在床上沉沉睡去。

  第二天,朱由檢頭昏腦脹的如同宿醉未醒。他是頭一次知道用腦過度會是這么難受。無奈之下只好又睡了整整一天。

  李永貞倒是得了個好大的彩頭,一日之間就被提拔成司禮監系筆太監。他本來投靠魏忠賢后,感覺提拔的已經很快了,沒想到這次更快。他只是幫信王殿下畫幾張圖就升到系筆太監。幸福來的太快了,叫他一時難以相信。李永貞是由衷的感謝信王殿下。對他來說,信王就是個天大的福星。

  這個時候朝堂上,發生一件大事,孫師孫承宗從關外回來了。

  孫承宗此次回朝是帶著殺氣回來的。他在關外整整調查了兩個月,結合各種情況得出明確的結論。

  雖然孫承宗也是東林黨,可他明確認為廣寧之敗,王化貞識人不明,遇事不清當負主要責任。

  王化貞初到廣寧時做的還是不錯的。當時局面,遼沈剛剛失陷,各處明軍驚慌潰散。王化貞抵達廣寧,并沒有聞風而逃。他趁后金遼沈大戰后,進入戰役修整期的時機,收攏敗兵堅守孤城。為明軍遼沈慘敗后迅速恢復士氣,穩定住防線做出了貢獻。不過王化貞畢竟是個文人,他的長處實際是在處理地方事務和管理后勤上。

  當東林黨把他推上遼東巡撫的位子時,是想依靠他來挽回袁應泰失陷遼沈所造成的不利影響,挽回朝堂上袁應泰給東林黨造成的被動局面。可東林黨如同使用袁應泰一樣,又一次高估了文臣的軍事能力。并不是每一個文臣都有優秀的軍事眼光。袁應泰沒有,很遺憾王化貞也同樣沒有。更可怕的是,他們還很堅定的認為,他自己是有這種軍事能力的。

  王化貞當上了遼東巡撫,他沿河布置了6道防線,自詡可以相互呼應,互相支援。

  熊廷弼就任遼東經略后,他一眼就看出王化貞防線布置不妥,力量太過分散,他要求王化貞改換布置,全力堅守廣寧。

  王化貞對熊廷弼的安排很不服氣。明軍的援兵抵達廣寧以后,王化貞給他們命名為平遼軍。熊廷弼認為平遼軍的名稱不妥,會損傷遼東本地人心,建議改為征東軍。這件事王化貞更不滿意。王化貞認為熊廷弼瞧不起他,是在故意損壞他的威信。王化貞總想主動出擊,盡快平定遼東。熊廷弼卻主張防守反擊。一來二去,兩人矛盾越來越深。

  天啟元年年底,內閣首輔方從哲告老還鄉。王化貞的老師,東林黨人葉向高升任首輔。在朝中東林黨的全力支持下,王化貞拿到前線指揮權,徹底不再聽從熊廷弼的指揮。

  天啟二年二月,王化貞無視熊廷弼要他堅守廣寧的命令,悍然發動廣寧戰役。他夢想策反后金大將李永芳,一舉擊敗后金。可他沒想到,他身邊的親信將領孫得功卻是后金的奸細,他的一舉一動后金都了如指掌。他的美夢正是孫得功幫忙編織的。結果,王化貞美夢破滅,廣寧戰役明軍慘敗,王化貞也差一點當了俘虜。缺兵少將的熊廷弼,直接下令放棄關外撤回山海關。

  孫承宗調查后認為,雖然是迫不得已,但熊廷弼不戰而退,擅自放棄關外大片土地也有錯誤,應負次要責任。給事中明時舉、御史李達招兵失當也有責任。遼東巡按方震孺、登萊監軍梁之垣、薊州兵備邵可立在戰爭期間舉止失當,引起駐軍驚慌也當受罰。

  至于遼東經略王在晉制定的,在山海關外八里鋪修建新城的計劃,更被孫承宗全部否決。孫承宗認為,明軍應該趁后金撤兵,返回遼沈休養生息之際,前出山海關,把防線推到寧遠一線,沿途修建工事,以守代攻,伺機收復錦州,把后金鎖死在遼東大地。

  孫承宗調查中敏銳的發現,現在的明軍,已經完全失去了與后金軍野戰的能力。基于這個認識,他也為熊廷弼的決斷暗中叫好。孫承宗認為,盡管當初熊廷弼不經朝廷同意,就斷然撤退,在政治上是錯的。可如果沒有熊廷弼撤走所有潰兵、難民,帶走了所有的物資,也許后金已經把戰火燒到山海關了。正因為后金在關外幾百公里范圍內,找不到任何補充資源,才會黯然撤兵。

  不過,孫承宗是絕不贊成熊廷弼完全放棄關外,屯兵山海關、登萊和皮島,伺機三路攻擊后金的方略。他認為,現階段明軍已經無力野戰。勉強發動攻勢,只會重演薩爾滸之敗。

  如果沒有攻勢,只固守山海關,那等到后金消化完廣寧之戰的戰果后,他將完全占據關外。那個時候山海關和皮島相距過遠,根本無法形成有效配合。山海關離京師實在太近了,一旦有失將會天下震動。大明是天子守國門,可也不能讓天子去天天守著國門啊。熊廷弼政治方面不太及格。

  孫承宗的完美構想是,趁后金退兵修養之際立即前出搶占寧遠。依靠寧遠、覺華島建立一條防線,把防線前推到200里外,確保山海關的戰略縱深。沿途建立遙相呼應的戰略據點,以守代攻,逼后金來攻擊我堅固防線,依靠防線擊殺后金有生力量。先逐步打造一支可以野戰的部隊。再依托防線慢慢推進,依靠國力把后金的戰爭潛力慢慢耗盡。

  孫承宗知道,這個計劃消耗會很大,會對國家造成很大負擔,可他實在找不到速勝的方法。萬歷末期開始的激烈黨爭,對國家已經造成了很大的破壞。對主帥的掣肘,更是開了很壞的先河。孫承宗只希望自己的計劃能夠挽回國家的頹勢。

  當夜,才回京的孫承宗被天啟皇帝賜宴。宴后,孫承宗與天啟皇帝徹夜長談。孫承宗自請擔任遼東督師。此去遼東,60歲的孫承宗就是抱著以死報國的決心。死,他倒不怕,但孫承宗害怕朝中激烈的黨爭會毀了他的計劃,他的心血。

無線電子書    崇禎本紀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