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三一章 勝利

無線電子書    我的大明新帝國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預備…放!”

  “預備…放!”

  隨著一聲聲的號令,士兵們舉起手中的火槍,直瞄前方,每一次小旗壓下,火槍齊射,陣地上面升起一陣白色的煙霧。

  連續兩槍之后,這一列的士兵退往后方第六排,緊跟著而上的士兵們跟隨者盾甲手向前走五步,直接越過冒煙的陣地,繼續射擊。

  由于都是雙管火槍,三段擊變成了六段擊,而且火力更強,更加集中。

  迎面沖來的敵人士兵雖然只是隔著短短的百余米距離,這段距離卻猶如天塹,成為了最后一支帖木兒騎兵的噩夢。

  他們本來就是犧牲品,為的就是留在后方牽制大明士兵,讓撤退的百姓能保留更多的元氣。

  可是當撒馬爾罕的城墻被毀,這留守的三萬騎兵就成了甕中之鱉,他們連沖出包圍圈的機會都沒有。

  當槍聲停止,戰場上的濃霧很快隨著大風刮散。戰場上面只剩下了一聲聲慘叫,還有存活馬匹的悲吟。

  比這三萬騎兵更叫心驚的是西域各部的代表們,他們原本以為大明會將他們作為炮灰,與帖木兒人拼命。

  但是這一次,他們只是跟隨大明的士兵收拾戰場,根本不曾到戰場的第一線。

  大明的火器讓他們都明白了過來,今后的戰爭將不會再說他們熟悉的了,騎兵的優勢,甚至比不上沒有馬的步兵。

  你再勇猛,不畏死,但是你根本沒有靠近對方的機會就被打死,越是勇猛,越是死的更快。

  以后將會是火槍的天下,沒有火槍,任何部落都不可能擋住大明的進攻。

  可是他們能造出火槍嗎?

  最少現在看來,是不能的。

  一場涉及幾十萬人的戰爭,大明的士兵即便擁有火槍,也損失了數千人。

  這些死去的士兵們死亡,也流落出去了一些火槍。幾乎每個部落,或者每個國家,都私藏的有大明的火槍。

  他們許多人都親眼見識過大明的火槍,別的不說,光是那沒有拼接痕跡的槍管,就沒有人能夠造的出。

  他們根本不能想象這樣的槍管是如何制造出來的。

  他們最多能讓工匠打造出拼接的槍管,可是那種槍管根本不能持久,自爆的幾率比打傷敵人的幾率更大。

  這個時候,每一個部落都在考慮,在沒有能造出合格的槍管之前,就只能乖乖地聽從大明的話。

  不聽話的帖木兒國,縱使沃土萬里,騎乘百萬,如今也只能落得國主身死,只余一王子倉皇西逃的命運。

  沙哈魯,兀魯伯兩父子,那可都是一代豪杰,在西域之地無人不服,可是如今呢?

  撒馬爾罕是中亞最古老的城市之一,關于它的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紀,善于經商的粟特人把撒馬爾罕建造成一座美輪美奐的都城。

  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帝國的亞歷山大大帝攻占該城,這里也成為了西方在東方最遠的邊城。

  后來由于絲綢之路的興起,這個城市并沒有衰落,反而逐漸繁華起來。

  蒙元西征期間,撒馬爾罕是花拉子模帝國的新都和文化中心,被成吉思汗的蒙元帝國攻陷之后,遭受了滅頂之災,整個城市毀于一旦。

  不過,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這個城市很快得到修葺,這兩百年間,歷代西察哈臺汗國的大汗,都將這里作為都城,讓這里恢復了生機。

  隨著帖木爾帝國的興起,他的大軍橫掃波斯、印度、高加索、阿塞拜疆和蒙古。

  他發誓要讓撒馬爾罕成為亞洲之都,因此他把從亞洲各地劫掠來的珍寶堆積在撒馬爾罕,把每個城市的最精巧的工匠帶到撒馬爾罕,在城里修建起最輝煌的宮殿和清真寺。

  在他死后,沙哈魯和兀魯伯都是一代人杰,他們重視文化,將撒馬爾罕發展成為如今這個世界,數得上的繁華大城。

  經過了半個月的清剿,這個城市已經完全落入了大明的手中。城中的反對勢力被捕殺一空,殺掉的尸體,染紅了城北的大河,也讓西域各族人親眼見識到了朱棣的狠辣。

  當朱棣親自踏足進入這座輝煌的城市的時候,城中的二十萬民眾已經十不存一,還大多是一些婦女和幼兒。

  無數部落的首領和代表匍匐在朱棣的面前,讓朱棣真正享受到了被萬民敬仰的榮耀。

  他生于1360年,少年時期,朱元璋就已經在應天府建立大明。

  不過他并不是沒有上過戰場,在就藩北平以后,多次參與針對北元的軍事行動,并且兩次作為主帥出征。

  兩次率師北征,他招降蒙古乃兒不花,并曾生擒北元大將索林帖木兒,在北地也留下了赫赫威名。

  即使當了皇帝,他也兩次出征,將北元殘部打的四分五裂,并且現在將瓦剌和韃靼大部收服。

  可是,他卻從來沒有想過,能在萬里之外,將一個曾經妄圖侵占大明的強大國家連根拔起。

  能讓萬里之外的無數部落臣服在自己腳下。

  這可是當初的朱元璋都沒有能夠做到的。

  至此,他覺得自己此生再無遺憾。

  千古一帝,不外如是!

  占據了撒馬爾罕,朱棣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賞,雖然還沒有回到大明,所有參與西征將士,無不得到封賞。

  西域各國進貢了大量的財貨,女人,這些全部都被作為封賞,被朱棣賜了下去。

  不僅財貨,爵位也不要錢地賜了下去,光是國公,就被封了兩個,分別是北路軍總兵鄭亨和中軍京衛提督張昶。

  讓張信有些失落的是,他這次由于一直不曾在正面戰場立下大功,功勛不足封公。

  這也讓他對現在就偃旗息鼓,略有不足,一心想要繼續西進,剿滅兀魯伯殘部。

  跟他同樣想法的人還有不少,特別是西域各部落,他們此前備受兀魯伯欺凌,現在兀魯伯勢力大損,他們當然想要報復回來。

  但是這個時候,朱棣卻沒有了西進之心,有心班師回朝。

  這次出征,雖然他一路都車駕出行,不曾受半點辛勞。但是他畢竟已經六十二歲了,腿腳還因為風濕變形,疼痛難忍。

  此前一直懷著建立不世之功的想法,撐著一口氣,等他占領撒馬爾罕之后,格外懷念應天府的皇宮。

  面對張信的主動請戰,他卻也沒有拒絕,只是應道:“朕欲九月班師回朝,如今還有百日,這百日也是你等最后的機會。不管戰果如何,九月之前,爾等要回到撒馬爾罕。”

  只有百日的時間,對張信等人來說并不充裕,因為兀魯伯他們如今逃向了里海東部,三月不一定能追上對方。

  不過如今大明軍隊大都是騎兵,只要戰術得當,想要有些收獲也不難。

  張信等人也很快確定了自己的追擊方向,他們將向西南方追擊,目標是帖木兒國的希爾卡尼亞地區。

  那里位于里海之南,有大片的農田,還曾經是波斯的首都。在那里,有著帖木兒國悠久的文化,還是兀魯伯作為大后方的堡壘。

  而且,向南方追擊,可以在耽擱一些時日,只要在十月,十一月,能跟回程的朱棣匯合就可以了。

  有了率領一萬騎兵,騷擾了帖木兒國大半年的經驗,朱棣這次對張信也格外放心,給他麾下撥了三萬騎兵,還有三萬印度輔軍。

  至于糧草,張信大軍卻沒有攜帶多少,他們這一路,打的就是以戰養戰的目的。

  張信他們離開之后,朱棣才又把精力轉回到民政方面。

  大亂之后是大治,當初用鄭亨擔任北路軍總兵,看中的就是鄭亨善于籠絡他人的長處。

  在接到朱瞻基傳來的消息之后,朱棣也認為在撒馬爾罕建立一個撒馬爾罕總督府,有利于大明在西域的統治。

  而且,這里與奴兒干都司不同,那里只有一些小型部落,一面臨海,沒有外敵。所以,在哪里設置一個都司就足夠了。

  而西域這里部落眾多,民族眾多,國家眾多,信仰眾多。在這里設置一個都司,根本不能展現大明的強勢地位。

  設置一個總督府,轄十萬騎兵,才能有效威懾各國,維持大明的統治。

  所以朱棣其實一直在這里躲清閑,而將所有的事務都交給了鄭亨,自己冷眼旁觀。

  他也有心考驗鄭亨一番,看他能不能當好這個總督。

  鄭亨早在去年十月就來西域,一直與各部保持著緊密聯系。他如今被朱棣委以重任,卻也并不心慌。

  在長史周旭的協助下,他一邊積極安撫各部,與各部簽訂了大量的貿易協議,一邊派出了一支萬人騎兵,北上協助唐林城打擊白帳汗國各部。

  這種一手拿刀,一手拿糖的方式,對付這些散漫慣了的半游牧民族,是最好的方式。

  韃靼和瓦剌就是在這種方式下被征服,西域各部也堅持不了太久。

  更主要的是,鄭亨承諾了在西域向各部落公開水力紡織技術,讓西域的棉花不至于像過去一樣必須要運到大明才能賣的出去,費時費力。

  他們能在當地直接織布,然后這些布料可以運到大明,更可以直接賣到西方去。

  布料在大明廉價,在西方卻昂貴無比,要知道這個時候的西方,大部分人除了絲綢,就只能穿麻衣,棉布的價格高的驚人。

  鄭亨此舉,等于是給了西域各部一條大財路。

  當然,這一切都是在朱瞻基的允許下,他才敢答應的。

  對朱瞻基來說,棉布的利潤并不是大明重視的,大明真正重視的,是如何維持在這里的長久統治。

  棉布只是第一步,今后,還會有許多大明可以外傳的技術,通過西域,傳到世界各地,讓西域各部,脫離不了大明的控制。

  利用軍隊維持的統治是不能長久的,但是利用經濟控制維持的統治,卻可以長久。

  鄭亨很清楚什么對自己才是最重要的,雖然朱棣將大權賦予給他,他卻也不敢驕縱。每日準時來到朱棣下榻的王宮,匯報工作,大大小小的事務,從不自專。

  鄭能給他寫的信,在五月的時候,隨著朱瞻基派來的使節,也到了他的手中。

  如今的鄭能還在京中協助朱瞻基訓練勛貴子弟,只要等他被委任總督,鄭能也能來西域與他匯合。

  鄭亨做的有聲有色,朱棣也就放下心來,每日除了與美人歡愉,就是考慮在西域建立一個什么樣的管理機構。

  從忽魯謨斯到撒馬爾罕幾千里,這里如今已經沒有了大型勢力,帖木兒國的滅亡,讓大部分部落都臣服大明。

  大明是不可能將這些異族視為自己人的,即便維持在這里的統治,也只是為了利益,為了大明長治久安。

  所以,大明不會插手這里的民政管理,那只會費力不討好。

  像大唐一樣,建立一個軍政府,保持震懾就足夠了。

  至于這個政府以后會不會脫離大明的控制,不是朱棣擔憂的。

  何況,以自己那個孫子的手段,想必也有更好的方法。

  在撒馬爾罕悠閑地住了三個多月,到了九月初一,朱棣正式頒布圣旨,在撒馬爾罕建立河中總督府。

  以鄭亨為總督,沐昕為副總督,轄十萬騎兵,統轄西域各部。

  河中總督府直管區域有兩處,一處是撒馬爾罕,一處是碎葉城,兩城也將分別成為西域的貿易中心。

  兩城的商稅為軍費,直管土地為大軍提供軍糧,十萬騎兵的家眷將會在兩年內由朝廷出錢,出力,遷徙到此處。

  這兩個城市的周邊都有大量的肥沃土地,不要說養活幾十萬人,就是養活幾百萬人也沒有問題。

  而西域各部在三年內,每年按照部落大小,向大明繳納一萬到十萬兩白銀的財貨。這些稅賦可以以實物相抵,不管棉布,馬匹,牛羊,大明都要。

  而大明將會扶持各部在當地種植棉花,發展紡織,并能與大明貿易。

  最主要的是,只要向大明繳納稅賦,就能享受大明的保護,不受其他部落侵略。

  至于各部落事務,大明卻不會插手,仍然由各部落自決。

  這樣的安排不損害各部落的利益,每年萬兩白銀,甚至十萬白銀,對一個人來說數目驚人,但是對一個國家來說,就不值一提了。

  西域各國大都產黃金,一萬兩白銀也不過只是千兩黃金,對他們來說,不算負擔。

  光是能跟大明進行貿易,他們就能獲利遠不止這些。

  就在朱棣準備離開撒馬爾罕之時,從北方千里迢迢趕過來的林三,唐賽兒夫婦,得到了朱棣的召見。

  朱棣此前并不知道林三,唐賽兒夫婦,一直到了撒馬爾罕,才知道自己孫子竟然早就在北方下了一手暗棋。

  這對朱棣來說是意外之喜,大明想在河中立足,需要委派一個十萬人的騎兵部隊,才能威懾各部。

  為了這個布置,大明需要耗費數百萬巨資,才能完成這個目標。

  但是現在,朱瞻基只是耗費了幾千馬匹,軍械,就能讓數萬人自發地前來極西,為大明開疆拓土,這遠遠地超過了朱棣的期待。

  不過僅憑這個,朱棣還不一定會見林三和唐賽兒夫婦,他們一方是皇帝,一方不過是普通百姓。

  哪怕現在林三夫婦是來向朱棣表忠心,安排一個大臣接見一番就好了。

  朱棣之所以見他們,也是一位知道了林三是白蓮教圣子,而唐賽兒更是被尊為圣母。

  朱瞻基的一石二鳥之計,不僅讓大明多了一群忠義之士,還減少了白蓮教在大明境內的禍亂之源,可謂讓朱棣甚是開懷。

  這也才有興趣見見這對夫婦。

  不過一見之后,朱棣也忍不住有些大失所望。

  這白蓮教不過是一些民間愚夫糊弄人的,這普通的村夫,村婦,竟然被選為圣子,圣母。

  他不知道,要不是自己孫子快人一步,在去年的時候,大明就會因為他們這些人,引發一場大亂。

  林三夫婦見朱棣只是次要的,主要的目的還是見見這個河中總督鄭亨。

  唐賽兒與鄭亨算是舊識,去年三月,唐賽兒到北明山接收軍械,當初就見過鄭亨一面。

  鄭亨也知道唐林城的建設始末,知道朱瞻基不僅想要在河中地區保持威懾,更想把極北那些無主的荒地全部劃入大明統治。

  所以,唐林城現在雖然弱小,卻也值得重視。

  他這個總督不能一直高高在上,也離不開唐林城這樣值得信賴的同胞的支持。

  他支援了林三夫婦一批火藥,至于火槍,因為沒有得到朱瞻基的同意,卻不敢給他們。不過他也承諾,今后將會往北方委派一支萬騎,會幫助唐林城防御。

  不過,唐林城在大軍出征的時候,也有義務要協助大軍籌措糧草。

  唐林城現在當然做不到,他們總共才四千人,除了開挖金礦,連種地都拍不出人手。

  不過到了秋冬就好了,從山東過來的家眷,今年冬季之前就能抵達唐林城,到了明年,唐林城的勢力會得到極大的增強。

  朱棣班師回朝,各部落都派出了大批的使者相送。

  他們要一直將朱棣送到忽魯謨斯,并且自備糧草。

  而這個時候,在外征戰了三個多月的張信,志滿意得地在波斯圣城馬什哈德等待著朱棣的圣駕。

  自五月出征以來,張信目標明確地向西南進軍,他此番出戰被朱棣賦予了兩個任務。

  一個是殺傷帖木兒國的有生力量,一個是劫掠財富。

  對朱棣來說,這里的土地不值錢,征服帖木兒國,為的是財富和平安。

  所以,殺的帖木兒人越多,大明就越安全,搶的財富越多,大明這次征戰,耗費千萬軍費,才能得到補充。

  而張信這次就很好地完成了這兩個任務。

  他一路沿著他們撤退的路線追擊,在阿什哈巴德一地,就殺死超過十萬反抗的勇士和百姓。

  帖木兒人留下的狙擊力量幾乎被一掃而空,大部分部落倉皇而逃,忠誠于兀魯伯的勢力被張信銜尾而追,在里海南部的特雷克山口,殺死超過二十萬人。

  而這一戰,也徹底擊潰了帖木兒人的反抗之心,他們主動獻上了財富,向大明臣服。

  不甘于失敗的剩余民眾,只能沿著里海一路難逃,從里海南側向西,向北一路逃亡。

  張信一直追到了薩法維部落(后世的阿塞拜疆),被險峻的高山阻攔,才停下了腳步。

  兀魯伯和剩余的族人這個時候已經不足五十萬,他們逃到了金帳汗國的地盤,并且向金帳汗國的首都拔都薩萊進發。

  不過金帳汗國這個時候已經是白帳人當家,他們并不認可兀魯伯這個異信者,不愿為兀魯伯得罪大明。

  可是他們的阻攔卻擋不住已經陷入絕望的帖木兒人,一場大戰,兀魯伯占領了距離拔都薩萊不遠的沿河地帶。

  這個時候,兀魯伯也沒有實力再去進攻金帳汗國的國都,與對方講和。

  金帳汗國無奈,允許帖木兒人沿著伏爾加河一路向北,將河西的大片土地分給了兀魯伯。(后世的伏爾加格勒到烏克蘭之間的土地)

  這也給了兀魯伯喘息之機,但是他雖然在這里暫時安頓下來,卻也知道這里不是久留之地。

  這片土地東西南北都是大型部落,帖木兒人想要發展,還要繼續向西,或者是向南。

  這個時候,兀魯伯的好友,在金帳汗國內已經被邊緣化的哈吉格萊向他發出了邀請,邀請他率領部落向南方的黑海之濱遷移。

  這也正入了兀魯伯的心意,一個部落想要發展,就不能位于百戰之地。在黑海之濱立足,就沒有后顧之憂。

  所以,在冬季到來之前,兀魯伯又率領族人一路向南,在黑海之濱選了一處依山傍水的角落準備建城。

  哈吉格萊為兀魯伯提供了大批的糧食,兩人經過商議,決定在這里建立克里木汗國。

  因為有了兀魯伯五十萬族眾,哈吉格萊這個克里木汗國的創立者,得以提前二十年,建立了這個王國。

  如今的帖木兒國已經煙消云散,大明雖然獲利頗豐,卻也不是最大的獲利者。

  最大的獲利者也不是一心跟隨大明的忽魯謨斯,而是位于兩河流域的黑羊王朝。

  他們原本與帖木兒國的斗爭一直處于下風,但是現在帖木兒被滅國,他們就得以迅速發展起來。

  忽魯謨斯縱然想要占領大片土地,他們也沒有那么多人啊!

  面對這種情況,再次接到朱瞻基來信的朱棣宣布,要在永樂二十余年正旦,忽魯謨斯召開波斯部落會議,宣布當地的勢力劃分。

無線電子書    我的大明新帝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