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二五章 下西洋計劃

無線電子書    我的大明新帝國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殿下,該休息了。”

  “不急,我將這個設計完稿就休息。”

  薛尚宮湊到近前,只見朱瞻基面前的案幾上擺了一大疊的白紙,每一張白紙上面都畫著比較抽象的圖案,這跟朱瞻基以前畫的工筆有著巨大的差異。

  朱瞻基的字寫的不錯,畫畫也還過的去,包括雕塑也能入眼。不過他的風格偏向于工筆和寫實,與現在推崇的寫意是兩個風格,所以不太受到認可。

  “這是什么?”

  “皇家旗幟,國旗,還有軍旗。這些只是初稿,明日拿給皇祖父過目,然后確定下來。”

  既然要下西洋,朱瞻基當然想到了吧國旗,軍旗,還有皇家旗幟制作出來。

  皇家旗幟主色調是紅黃色,圖案是一條黃色的五爪金龍,口中銜著太陽。

  而國旗淡黃色調,是略小的金色太陽與一個稍大的銀色月牙,組成了一個大圓,代表日月。下面有一片藍色,綴以波浪線,代表日月升起。

  軍旗分為海軍和陸軍,陸軍是黃色調,綴以紅色,一個囊括了亞歐大陸和南洋群島的地圖,代表大明疆域,上面是日月,下面是各軍的代號。

  而海軍旗與陸軍旗幾乎一樣,不過是藍色調,陸地是黃色。

  這些旗幟也都是差不多三比二,或者是五比四的比例,不過與現代國旗不同的是,高度長一些,寬度短一些。

  因為這個時代的旗幟為了撐起來旗面,基本上都是豎著的長方形。其實這樣的設計,比后世的旗子,更加符合力學原理。

  高度長一些,吊在旗桿上,展開的面積也就更大。鬼知道后世的國旗為什么就變成寬度更長,要是沒有風的時候,就軟耷耷地垂在旗桿上。

  至于只有亞歐地圖,也是朱瞻基有意為之,只有等到大明實際占據了那些新大陸,才會印在旗幟上面。

  現在歐洲,還沒有出過國門呢,如今也就是葡萄牙剛剛在北非建立了第一個殖民據點。

  他們根本不知道這個世界有多大,有什么國家。

  薛尚宮嘆了口氣,幫朱瞻基將這些畫稿都整理好,收了起來。“剛回來沒多久,你就又要出門了。”

  朱瞻基笑道:“要是沒有意外,這也是我最后一次出遠門了,以后,就沒有這樣的機會了。”

  薛尚宮還想說些什么,幾個太監和宮女跑到了朱瞻基偏殿的門口,激動地說道:“殿下,陳良媛要生了…”

  陳良媛就是朱瞻基以前風花雪月四女中的秋月,成為朱瞻基的嬪妃后,用回了自己的名字。

  朱瞻基對她的感情還是比較深的,聞言跟薛尚宮說道:“你去跟楊奉御交待一聲,我先去陳良媛那里,晚一點再去她那里。”

  按照規矩,朱瞻基今天是要陪楊奉御的,不過現在孩子要出生,他當然要先去看看孩子。

  當天晚上,一直到凌晨時分,陳良媛被折騰的死去活來,才生了下來了一個男孩。

  至此,朱瞻基已經成了五個孩子的父親。

  對國旗的設計,朱棣根本不重視,相反,對于皇家旗幟和軍旗,他卻格外在意。

  對于幾面旗幟,他也提出了一些意見,進行了一番小的調整,然后拿到了朝堂上去討論。

  大臣們知道這是朱瞻基的設計,又得到了朱棣的認可,所以幾乎沒有遇到任何反對,就定了下來。

  由禮部牽頭,內監印染局負責印制,各種龍形和日月都有現成的模板,最遲半個月,就能拿出成品。

  這只是一件小事,相對于朱瞻基做的那些造福萬民,或者是能直接影響子孫后代的事不值一提。

  看到這件事已經走上了正規,他就不再關注。只要這些旗幟印出來,不需要多久,各個地方政府,軍衛,都會收到印出來的國旗和軍旗。

  除了銀行的組建,他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下西洋的人員配置和物資籌備上。

  在以往,鄭和四次下西洋,人數大約都是兩萬七八千人左右,艦船兩百多艘,包括了大小不同的各種船只。

  艦隊由舟師、兩棲部隊、儀仗隊三個序列編成。舟師就是艦艇部隊,基本單位是戰船,它們被組成編隊,叫前營、后營、中營、左營、右營;兩棲部隊用于登陸行動;儀仗隊擔任近衛和對外交往時的禮儀,莊嚴威武。

  人員方面,主要有五個部分組成。分成了指揮部分、航海部分、外交貿易部分、后勤保障部分、軍事護航部分。

  指揮部分是整個船隊的中樞,對航行、外交、貿易、作戰等進行指揮決策。

  航海部分主要負責航海業務、修船的、預測天氣的等。

  外交貿易部分包括外交禮儀的、進行貿易的、聯絡翻譯的。

  后勤保障部分是負責管理財務的、后勤供應的、起草文書的、醫務人員等。

  軍事護航部分則是負責航行安全和軍事行動。

  這種船隊人員組成,艦隊編制都是是完善的、嚴密的。

  而這次由朱瞻基親自率隊下西洋,人員方面最少要增加兩倍。光是他的親衛就達到了一萬兩千人,還有二十多位王府世子,郡王,他們每人帶領的團隊最少也有三四百人以上。

  除此之外,還要增加貿易人員,增加作戰部隊,如今的人員雖然還沒有確定下來,但是粗略估計,人數有將近十萬,艦隊的規模達到近千艘。

  但是不要以為這樣就是大明艦隊的全部家底,實際上,哪怕是近千艘戰艦,也只占據了整個大明海軍總戰艦的四分之一而已。

  在永樂十四年,大明王朝擁有近四千艘艘船,其中一千三百艘巡船,一千三百艘戰船,以及駐扎在南京新江口基地的四百艘寶船和四百艘運糧漕船,此外還有兩百多艘遠洋寶船和大量護洋巡江的警戒執法船和傳令船。

  如果加上河船和私人的海船,如今大明的船只總數將近兩萬艘,全世界其他國家所有的船加起來,也沒有大明一家多。

  如今距離出發還有近三個月,朱瞻基已經要開始安排人手,以及組建指揮系統了。

  不過,這些工作朱瞻基基本上都安排給了鄭和,這方面他的經驗更加豐富。

  除了一些成建制的軍隊安排,朱瞻基基本不插手。

  人員的增加雖然增加了不少工作量,但其他在艦隊編制和人員構成上,四次下西洋已經將這套系統組建的非常完善了,不需要進行大的改動。

  朱瞻基需要安撫的,就是海軍各位將領,因為大部分人都想跟著朱瞻基一起下西洋,然后再撈一筆功勞。

  對于眾將的積極性,朱瞻基也不能打擊,只能以安撫為主。實際上,這次跟他一起回到京城的海軍艦隊,基本上都會帶上。

  從東瀛回來的時候,他帶回來了海軍大約三萬多人的艦隊,他們都是在作戰中比較勇猛,并且在戰術執行上,貫徹的比較透徹的艦隊。

  這次下西洋,朱瞻基可不愿意像前幾次一樣,只是帶去和平。如果有人不聽話,那是需要教訓一下的。

  為此,在火槍的換裝有限序列,朱瞻基也增加了幾支兩棲部隊的份額。

  當然,他們不可能全部換裝火槍。朱瞻基基本上能保證每一衛五千五百人,派發一千支火槍,豐富他們的戰術安排。

  如今這些軍隊的人員還在放假期間,從下個月起,他們就會在新江口水寨,進行火槍的實彈訓練。

  這些自然也有都督劉江和三大艦隊的總兵官來操心,朱瞻基依舊只用了解一下情況就可以了。

  身為一個上位者,這些都不需要他親自費力運作。只要把任務安排下去,會有無數人愿意干,為了這個機會還要拼命競爭。

  籌備貿易物資,是朱瞻基需要操心的另一個方面。

  這個時代的其他國家,是什么都缺。無論大明運出什么樣的物資,都是供不應求。

  但是貨物與貨物之間,還是有差異的。因為有些商品的利潤不到一半,有些商品的利潤卻能達到幾十倍。

  大明向南亞各國輸送一些鐵器,工具,比如鋤頭,鐮刀,利潤其實就不太高,鐵器方面,鐵鍋的利潤的最高。

  但是為了籠絡這些小國家,讓他們安定下來,所以明知道這些商品的價值不高,也要賣一部分給他們。

  但是如果跟中亞,歐洲的各國貿易,那么這些鐵器工具是當然不會賣的,要賣也要賣那些絲綢,茶葉,瓷器這些高利潤的商品。

  當然,也少不了香料。

  從去年開始,內監前往南洋的商船,運回來了最少二十船的香料。這些香料的總重已經達到了兩千噸,其中一大半都是從香料群島運回來的。

  整個香料群島一年的香料產量如今也只有一千多噸,除了他們自己吃的,其余的全部被內監壟斷。

  而當地人根本認識不到這些香料的價值,不少內監的太監們,甚至安排了自己的家人在那里買下了一座座島,然后專門給大明供應香料。

  剩下的香料則是來自溜山,也就是后世的斯里蘭卡,還有一些是來自印度南部和泰國,柬埔寨等國。

  但是這里的香料無法壟斷,因為帖木兒國和莫臥兒國的前身德里蘇丹國也壟斷了一部分香料。

  十幾年前,帖木兒國為了將香料賣到歐洲去,甚至不惜發動了一場大戰,直接攻占了奧斯曼帝國,活捉了他們的國王巴耶塞特一世。

  而當時,帖木兒國并不知道,他們實際上是救了整個歐洲。因為當時的奧斯曼帝國已經幾乎快要滅了拜占庭帝國,也就是東羅馬帝國。

  洪武二十九年,奧斯曼帝國一舉打敗了匈牙利、法國、德國等國的聯軍。將近一萬名十字軍被俘,歐洲人除了用巨款贖回三百名貴族騎士外,其余的幾乎全部被殺。

  從此,歐洲人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奧斯曼帝國擴張。

  但是,帖木兒國卻一下子將奧斯曼打敗了。

  相當于帖木兒國暫時挽救了拜占庭帝國,因為巴耶塞特死在監獄里,他的四個兒子之間開始了爭奪王位的戰爭,

  而他們在歐洲占領區的人民也趁機掀起反抗運動,奧斯曼帝國處于嚴重的危機之中,不得不推遲了在歐洲的擴張,讓拜占庭帝國又茍延殘喘了一段時間。

  如今的香料,基本就控制在了大明和帖木兒國以及奧斯曼帝國手里。

  奧斯曼帝國其實比較苦逼,他們現在根本得不到亞洲的香料,只能從非洲獲取香料。

  但是非洲的黑人太懶,香料的產量低的可憐。

  說到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歐洲對香料的渴求和巨大消費。

  歐洲的土地其實不適合種農作物的,從古至今,他們的糧食產量就不夠。不過,歐洲的土地卻是天然的牧場,所以適合牲畜生長。

  在如今這個時代,歐洲的中心還是南亞,西歐和北歐還是蠻夷之地,就是因為在南歐的土地能供應充足的糧食。

  歐洲人以肉食為生,在古代沒有冰箱的情況下,一頭牲畜不可能一頓吃完,肉就很容易泛濫變質,所以古代歐洲人常吃臭肉而不是鮮肉。

  為了解決食物變味的問題,加上濃郁的香味,香料就被引入了歐洲,因此香料也成為了需求極大的食物。

  香料散發出的香氣、制成的食品在地中海周邊地區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羅馬人食用香料并把這看成是文明飲食的標志。

  而在羅馬人的葬禮上香料也必不可少。羅馬人熱衷于火葬,他們的葬禮上肉桂是主角,羅馬人相信火葬配上肉桂象征著死者的靈魂將像鳳凰一樣浴火重生,所以無論羅馬帝國的國勢如何變化,羅馬人對香料的熱愛始終如一。

  甚至向某人涂抹香料和供奉香火,在羅馬就是稱王的前提。

  歐洲人食用香料,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統,這就導致了需求量的節節攀升。

  再過幾十年,歐洲的大航海時代的興起。最初的原因不是為了瓷器,不是為了茶葉,也不是為了黃金和絲綢,而是為了香料。

  因為瓷器可以用錫器代替,茶葉可以用草汁代替,絲綢可以用麻布代替,但是香料無可替代。

  香料在近代以前絕不僅僅是保存肉類的調料,因為它的價值要比肉類要高的的多,這么做好比在廉價布鞋上鑲嵌鉆石根本就是本末倒置。

  朱瞻基前世就聽過一個不是笑話的笑話。

  一個德國的科隆大主教,能推舉神圣羅馬帝國皇帝的七大選帝侯之一,這七大選帝侯是四個俗人加三個大主教,比如美因茨大主教、科隆大主教,他們能直接選舉羅馬帝國皇帝。

  他翻越阿爾卑斯山,去朝見羅馬教宗。結果行至半途大主教病逝了。

  死在半山腰上了,沒有香料啊,沒法兒給涂抹香料防腐啊,怎么辦?不然過幾天這尸體就爛了臭了,沒法帶回去。

  他的隨從也真有招說,干脆給他煮熟了得了,煮熟了他就不爛了。但是這些隨從的手藝太糟糕了,火候掌握不到位,最后把大主教煮成了一鍋肉湯,就剩一副骨頭架子在里頭了。那沒辦法了,只好把這個湯倒了,把這骨頭架子帶回主教座堂。

  別的主教都是全尸下葬的,這位主教就是一副骨頭下葬。所以只是從這一點,就能說明歐洲人對于這個香料的那種渴望是多么強烈。

  當時的人們迷信地認為散發出惡臭的尸體是靈魂墮落的標志,一個人如果有了圣潔的靈魂即使死去他的尸體也會發出香料的味道,這使得基督教會成了香料的最大收藏者。

  香料已經不僅僅是食物,而是與歐洲人生活休戚相關的東西。從出生洗禮到死亡棺材的陪葬,都離不開香料。

  進入到了中世紀,阿拉伯帝國崛起,東西方貿易斷絕,讓歐洲人得到香料越來越困難了。

  所以歐洲人才開始跟這個阿拉伯人做買賣,阿拉伯人是很精明的商人,把東方的香料去運到威尼斯,阿拉伯人是頭道販子,威尼斯二老板,批發商再在歐洲各地批發。那么這個香料從亞洲運到威尼斯的價格相當于原產地的五十倍。

  雖然這個價格可能略有出入,但是出入不大。

  存儲了這么多的香料,其實也是一個麻煩事。寧波市舶司的余先就多次提到,光是為了存儲這些香料,現在市舶司預算一直在超支,因為光是為了蓋倉庫就耗費不少。

  因為大明的香料產量也不少,肉桂、豆蔻核仁、丁香,胡椒,八角幾乎都有,銷量不大。大部分都賣不出去,只能存在倉庫里。

  但是對朱瞻基來說,這一些都是劃算的,壓制下了所有的反對意見。

  這次下西洋,他就準備打開海上航線,將這些香料賣給歐洲各國。

  當然,想要順利占領歐洲的貿易市場,不僅僅只能商業,還有可能需要武力威懾甚至是鎮壓。

  那些不聽話的歐洲城邦主,還有壟斷了此時歐洲香料貿易的阿拉伯人,突厥人,都有可能成為大明經濟征服歐洲的絆腳石。

  在另一個世界里,那被歐洲用槍炮敲開國門的不平等條約,不平等貿易,他都想重新實施一遍。

  不過,如何去歐洲,也是一個大問題。

  雖然走海路耗費最少,最方便,但是也最遠,最不安全。

  如今可沒有蘇伊士運河,只有古運河。因為著這里他曾經殺了不少人,還鬧出了一場國際糾紛,所以他對蘇伊士運河的歷史非常了解。

  在公元前八世紀,古埃及的法老就在這里借用尼羅河的支流建造了一條古運河。

  公元前六世紀,波斯人占領埃及之后,疏浚了運河,但是依舊需要依靠人力拖曳。

  到了公元前三世紀,秦始皇統一中國時期,亞歷山大遠征軍進入埃及的托勒密家族,對這條運河進行了改進。人工操作的水閘與水庫,幫助運河具有了蓄水調節能力。

  這條運河可以自主行船了,就被后來的羅馬人和阿拉伯人一直使用到十二世紀。

  只是古代的運河畢竟在各方面,還是不如近現代的同類產品。尼羅河日漸不穩定的水位與高昂的維護費,讓埃及人最終放棄了運河。

  很多商隊會選擇從亞歷山大港進入尼羅河,再從尼羅河岸登陸,用駝隊將貨物送到紅海邊的港口轉船。

  所以大明艦隊想要前往歐洲,不能利用這條運河,只能繞過整個非洲。

  至于后面威尼斯商人為了香料,想要開挖蘇伊士運河,那是幾十年后才會發生的事情,現在根本還沒有這個計劃。

  朱瞻基別的都不擔心,他對全世界的水文條件都很很熟悉,絕對不會迷路,也會帶足蔬菜,干菜,水果來補充維生素。

  但是這個時代的臺風,卻是遠洋的最大困難。

  即便是后世的鋼鐵巨艦,在面對大海的時候,都顯得那么無助,何況是現在的木船。

  太平洋和印度洋還好辦,只要避開臺風期,問題都不大。

  但是大西洋的水文條件是除了北冰洋以外就危險的,那里不僅僅有臺風的威脅,還有全世界最危險的暗流和巨浪,這個根本就不是避開臺風期能解決的。

  大西洋暖流給歐洲帶來了溫暖的氣候,卻也讓這片大洋顯得危險無比。

  朱瞻基在一張世界地圖上做下了許多個記號,這些據點,都是大明需要占領的據點。

  現在,他在蘇伊士運河的位置,畫了一個圈,打了一個問號。

  可以說,這是未來幾百年間最重要的一條通道,到底要不要占領,朱瞻基心里也沒有拿定主意。

  打敗馬上就要倒臺的馬穆魯克王朝,對大明來說輕而易舉。帖木兒當初就打到了大馬士革,洗劫了大馬士革以后才離開,更別說有了火器的大明軍隊了。

  打下來之后開挖運河對大明來說也輕而易舉,幾個威尼斯商人都有這個財力,更別說大明了。

  但是,開挖運河之后的維護,包括周邊復雜的局勢,都將牽扯大明巨大的精力。今后的幾百年,這里都將會是一個巨大的火藥桶。

  大明派的人少了,守不住,派的人多了,就不劃算。所以在接觸到馬穆魯克國王之前,在了解具體的情況之前,朱瞻基有些拿不定主意。

  他嘆了一口氣,還是且行且看啊,如果到時候貿易正常化了,每年的利潤多了,也許他不開挖這條運河,也會有人督促他挖。

  這一次,還是從南非繞過去吧,順便,在南非那里也建設兩個據點,為以后占領那里做準備。

,歡迎訪問大家讀書院

無線電子書    我的大明新帝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