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一六章 文化與經濟

無線電子書    我的大明新帝國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此島足有一府之地,雖山多地少,但是西部也有大片平原,足以養活數百萬人。如此荒廢,實在太可惜了。”

  來自第三艦隊的參將陳武點頭應道:“自洪武二十年,太祖皇帝遷民到泉州府,漳州府,那里這些年因此引發的民間糾紛數不勝數。若殿下允許百姓遷回,也算是做了一件大好事。只是,這是太祖皇帝的旨意,怕是皇上也無法違逆。”

  朱棣因為是從朱允炆的手里搶回了皇帝寶座,為了標榜自己的正統,對朱元璋當初確定的各項法規都循規蹈矩。

  如今海禁雖然形同虛設,但是朝廷從來都沒有說過要取消海禁。

  想讓他推翻朱瞻基的規定,移民東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朱瞻基對此早有考慮,跟陳武說道:“太祖的規矩,自然是不能破的。不過如此大島,上有萬頃良田,還有漫山遍野的樟樹,自然不能放棄。海軍既然要在此地興建水寨,我特許你可在漳州,泉州一帶募兵。凡是家有參加海軍者,皆可攜全家移民東番,為水寨種糧。”

  陳武本來就是泉州同安人,也就是后世的廈門人,當兵又在泉州,對當地的情況非常了解。

  聽到朱瞻基這個不是辦法的辦法,眼中一亮,輕聲道:“殿下,陛下那邊會不會同意?何況水寨建設,新兵募集,都需要大量錢財…”

  朱瞻基扭頭看了朱真一眼,笑道:“這件事你就不必擔心了,朱總兵自會安排下來。”

  陳武也看了看自己的上司,見他笑著點了點頭,就知道上層已經都協商好了,他這邊照辦就好了。

  能夠幫家鄉人民解決實際困難,他自認義不容辭,立即躬身抱拳道:“小臣定當全力以赴!”

  朱真這個時候接話說道:“陳參將負責在泉州募集一萬兩千人,許參將負責在漳州募集一萬兩千人,每人發放十兩銀子安家費,并且由海軍提供船只,負責轉運家屬到東番,可有難度?”

  許韶光的參將抱拳問道:“總兵大人,這家屬可有限額?”

  朱瞻基搖了搖頭說道:“只要不超過十人皆可,另外要記得,不可影響泉州和漳州當地父母官的不滿。”

  如今的官府,除了按照土地收稅,同樣也按照人頭收稅。人口多了,稅自然就多,這都是政績。

  如果因為征兵就拉了幾十萬人走,當地的父母官自然是不能同意的。

  所以朱瞻基預想中的,借助家屬原因,從兩地各遷移十萬人,暫時也夠用了。

  有兩萬五千人的海軍,就能保證東番的航線安全,二十萬人,在島南安排十萬人,島北安排十萬人,先把土地墾荒工作做好。

  等這里慢慢發展起來了,以后自然能吸引更多的商人,更多的移民。

  陳武大喜,忍不住雙膝跪拜道:“小臣就是泉州人,自然清楚移民與本地人之間的矛盾。如今遷移十萬人,民間矛盾自然會少上許多。殿下此舉,乃仁政也!”

  眾人都忍不住笑了起來,這個陳武不過是一個粗通文墨的武官,現在學著文臣來拍馬屁,自然有些生硬。

  但是正因為這種生硬,讓他的態度顯得非常真誠,倒是不讓人討厭。

  朱瞻基笑著說道:“好了,出發去澎湖,即便水師要在東番設置兩水師,但是澎湖巡檢司也不能荒廢,這里可是扼守我大明東南的咽喉。”

  兩個水師大寨,一個設置在如今的淡水,也是以后的臺北淡水河出海口。

  臺風過后,從雞籠灣出來,朱瞻基就獨自決定將水師大寨設在這里。

  雖然這里距離平原地區有一點距離,但是這里有淡水河,方便島上的物資轉運。

  至于另一個水師大寨,在朱瞻基的計劃里,則設置在南部的安平,也就是后世的臺南市。

  那里現在有島上最大的城市,也是漢族與島上少數民族融合最密切的地方。

  從臺中到高雄的廣袤平原,也能開拓大量的良田。在小冰河時期到來之即,糧食將是這個龐大帝國最重要的根基。

  不僅僅在東番,包括暹羅,真臘,占城,交趾,還有南洋的各大群島,都將成為大明的糧食基地。

  只要大明的手里有了吃不完的糧食,有了不被撤銷的艦隊,龐大的運輸船隊。以后的農民起義,朱瞻基就不會過于擔心。

  只是這一點,朱瞻基根本找不到一個知音。

  許多人還認為,如今大明國內的荒地就有很多,根本不需要到境外開荒,也不需要那么多的糧食,包括朱棣都是這個意思。

  朱瞻基無奈,只能用釀酒來應付朱棣。

  雖然現在大明的糧食已經能夠自給自足,但是并不寬裕。遇到天災,吃不上飯的大有人在。

  朱瞻基一面提醒朱棣糧食儲備的重要性,一面以釀酒的暴利來吸引朱棣,這才勉強讓他同意了朱瞻基的東番開發計劃。

  而且開發東番除了樟腦,糧食之外,還有一大特產,那就是甘蔗。

  中國的蔗糖提煉技術已經發展了一千多年,從漢代的粗制蔗糖,唐代時期,中國從印度摩伽陀帶回了大量的蔗糖工人,從此以后,蔗糖技術領先全球。

  但是到了宋代,阿拉伯人學會了提煉白砂糖,他們從宋朝買回蔗糖,經過加工,提煉成白砂糖,然后賣到歐洲,賺的盆滿缽滿。

  因為歐洲并沒有甘蔗,他們只能從甜菜里面提取糖,還是甜度不高的紅糖。不僅數量少,質量差,價格還非常昂貴。

  忽必烈征服中亞,才把提煉白砂糖的技術帶回了元朝。然后元朝的工人利用阿拉伯人的方法,結合自己的技術,發明了黃泥水琳脫色法。

  自此,中國的白糖制造才開始領先世界,并且開始輸出國外。

  如今的大明,對外貿易中,這趟所占的比例雖然不大,卻一直非常穩定,并且是供不應求。

  而東番非常適合種植甘蔗,這也能給大明帶來巨大的收益。

  要知道,西域人,除了茶,就是糖的需求量最大。

  阿拉伯人雖然是白糖提煉的鼻祖,但是他們也沒有甘蔗,在白糖出口這一塊,根本沒有任何競爭力。

  只要以后大明遏制他們的原材料進口,他們就只能乖乖地從大明手里買糖。

  因為臺風耽擱了幾天,朱瞻基能夠留在東番的時間并不多,他必須在八月十五之前,回返京師。

  所以,在安平確定下來了建造水師的位置,八月初九,大軍就開始返航。

  永樂十四年的夏季已經過去,在南風的推送下,艦隊返回的速度要快了許多,只用了兩天的時間,艦隊就抵達了寧波府。

  第二艦隊的大軍再次分開,只剩下了第一艦隊和三萬神機營的大軍,回返京師。

  八月十三的晚間,艦隊終于抵達了新江口第一艦隊的基地,而朝廷也早已得到了通知,在閱江樓碼頭籌備了一場盛大的歡迎儀式。

  這一次,來新江口迎接的人除了海軍都督劉江,禮部左尚書呂震,還有翰林院,詹士府的首要官員。

  而朱瞻基也在這一日得到了消息,太孫妃孫嫻,為自己生下了長子,除此之外,自己一下子多了三個孩子,還有四個即將臨盆。

  皇室得到了第四代的長子,還是太孫妃生下來的,沒有名分之爭,整個大明都歡呼不已。

  只是,朱棣按照朱元璋立下的族譜,給這個孩子起名叫做朱祁鎮,讓朱瞻基的心里有點不是滋味。

  難不成,再養出一個導致了土木堡之變的敗家子皇帝。

  他已經決定,留意一下內監,如果遇到一個叫王振的太監,管他有沒有犯事,先把他殺了再說。

  他盡心盡力地改造大明,可不想再經歷一次土木堡之變。

  雖然現在漠北幾乎已經在大明的控制之中,韃靼部勇士幾乎成為了大明開發北明山的礦工,但是,誰知道歷史的糾錯能力有多強大呢!

  不過再給自己十年時間,將漠北變成內地,應該問題也不大。

  雖然蒙人野蠻,但是有了八十多年的統治,如今的蒙人實際上已經被漢族同化的差不多了。

  沒有了文化的隔閡,只要再把他們打服,同化只是時間問題。

  中華民族最厲害的永遠不是武力,而是文化。不管是現在的蒙元,還是以后的滿清,他們的統治固然折斷了漢人的脊梁。但是在文化上面,他們最后都被漢人同化。

  舉一個簡單地例子,女真原本并沒有文字,他們為了區別漢人,創造了滿文,但是到清朝滅亡的時候,絕大多數的滿人也只能說幾句滿文,連寫都不會了。

  從倉頡造字,到河洛圖書,再到春秋時期的諸子百家。當華夏文化成熟之后,就開始了一直以來的擴張,永不停頓。

  不管是朝代更迭,還是異族入侵,華夏不僅沒有縮小,反而一直在擴大。

  這是因為華夏文化從來都不是以血緣來區分的民族。

  三皇五帝時期,華夏只是中原一小塊部落。春秋戰國時期,華夏也只是原本周朝的疆域。但是一次次擴張,一次次分裂,華夏變成了一個融合了多民族,不同血脈的超級國家。

  這里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華夏的文化影響。

  從這一點上來看,也間接解釋了歷史上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的漢奸文人。因為他們根本不在乎是誰統治這個國家,統治這片土地,他們只知道,不管是誰,都會受到文化的影響,最終變成自己人。

  如果不是科技的發展,戰爭的升級,最后西方國家人為地以國家取代了民族,以土地劃分了界限,華夏又剛好陷入歷史的最低谷階段,華夏文化的影響力,遠遠不止表現出來的那么小。

  就像朱瞻基親眼看到過哪些韓國人,東瀛人,他們身穿民族服裝,虔誠地在孔府祭拜。

  不是一個國家,不是一個民族,他們為什么有那么虔誠的信仰?這就是文化的力量。

  再比如非洲的那些國家,西方國家人為地劃分出來了界限,把一個部落的分成兩個國家,把不同的部落又劃分成一個國家。

  這就導致了非洲的那些部落,因為信仰的不同,連年征戰,大屠殺層出不絕。

  但是朱瞻基雖然明白這一點,卻也接受不了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國家任由異族宰割。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他幾輩子都不是一個讀書人,就是一個快意恩仇的屠狗輩。所以他只想宰割別人,不想被別人宰割。

  哪怕最后的結果殊途同歸。

  朱瞻墉他們這一次依舊隨了眾大臣來迎接,已經十二歲的他變的懂事了一些,看到如同海上城市的艦隊,一個個羨慕不已,纏著朱瞻基想要到船上玩。

  跟隨玄真練功也有半年了,他們在玄真的調理下,一個個身體也都不錯,朱瞻基也就放了他們四處游逛,只是讓人盯著他們不要落水。

  請了諸位大臣進了自己的會議室,眾人都以大禮參拜,朱瞻基也沒有謙虛,受了他們的大禮。

  這個時候,他不是太孫,而是凱旋而歸的大帥,受得起他們的大禮。

  但是,當他聽到明日朱棣要親自到碼頭迎接,他再也坐不住了。“這如何使得,諸位就沒有勸過陛下嗎?”

  呂震苦笑說道:“如何沒勸,要不是滿朝文武大臣反對,陛下還要親臨新江口水師來迎接你。”

  朱瞻基心中激蕩,面上反而更加平靜,嘆了口氣說道:“這古往今來,哪有爺爺迎接孫兒的道理!”

  呂震哈哈笑道:“大軍燒毀倭國王宮,生擒倭國國王一系的消息傳來,陛下喜不自禁。這倭國自古以來就沒有被異族侵占,蒙元兩次征伐,都無功而返,殿下此次立下如此大功,陛下當然耐不住自己的興致了。”

  遇到朱棣這個不喜歡受約束的皇帝,現在這些大臣們也都習慣了,想以禮法來約束他,幾乎是不可能的。

  商討了一番明日的接待程序,朱瞻基讓人將他們安排到水寨里休息,讓人叫過來了楊章德。

  他如今進了錦衣衛擔任指揮僉事,雖然資歷不深。但是因為是朱瞻基親自提拔,朱棣也沒有反對,所以如今的右指揮使塞哈智對他的工作倒是非常支持。

  如今他還在熟悉工作階段,朱瞻基不指望他能了解全盤。但是目前京師的情況他一概不知,所以必須要問一下他。

  在楊章德到來之前,朱瞻基先見了自己興慶宮的總管太監金闊和女官薛尚宮。

  如今的皇宮內情況比較簡單,徐皇后死后,后宮以兩個張氏為主。

  她們一個是朱棣的貴妃,張輔的妹妹,朱瞻基的盟友。另一個是太子妃張氏,朱瞻基的母親。

  兩女都不是囂張跋扈之人,與朱瞻基的利息休戚相關,所以幫著朱瞻基穩定后宮。

  如果他的孩子一個個的生,可能還會引起一些宮斗。

  但是這些女孩子都是剛進宮,在宮中的勢力都很小。

  她們也都才十幾歲,年齡最大的胡良娣也才跟朱瞻基同歲,剛滿十八周歲,還不到為母則強的年紀。

  加上朱瞻基這一下子就生下來了四個孩子,還有四個在母親肚子里。一下子添了這么多的孩子,也讓嬪妃們連嫉妒哪一個都不知道。

  所以,朱瞻基的后宮還算比較祥和。

  只是太子夏天的時候又病了一場,不過生病加上消夏,朱高熾一下子受了二十多斤,反而顯得他的身體好了許多。

  另外還有一件大喜事,那就是漢王朱高煦又遭囚禁了。

  他在就藩青州以后,私募三千勇士,并且劫掠四周州縣,弄得民生四怨。

  兵馬指揮徐野驢奉命前往青州代朱棣問罪,并派兵包圍漢王府,抓住了這三千勇士。

  可是朱高煦竟然手持鐵瓜,擊殺了徐野驢。

  朱棣聞訊大怒,著御史查其不法行為數十事,奪其冠服,囚禁于漢王府內。

  隨后,在朱瞻基大勝的消息傳回來以后,朱棣革削其左右二護衛,將其所募軍士全部調往居庸關北,立保安左右二護衛。

  就在朱瞻基班師回朝之前,徙封漢王朱高煦于樂安州(后世山東惠民縣),并剝奪其爵位,削為平民。

  不過朱棣還是憐惜幾個孫子,幾個孫子的低等爵位都沒有剝奪,讓他一家仍然能享受富裕的生活。

  但是即便是這樣,朱高煦也承受不了,據說已經自殺了一次,只是被人救下。

  而朱棣下一步的處罰還沒有出來,這也是如今應天府比較關注的大事之一。

  另一件大事,就是戶部與內監最近因為爭奪銀行的管理權,兩方各不相讓鬧出的嘴官司。

  這銀行還沒有開辦起來,就已經受到了大明百姓的關注。

  所以對朱瞻基來說,這又是一件好事。

  另外還有如今的大明商戶一個個都在給工人增加工資,加班加點趕制各種商品。

  勘合貿易改成了自由貿易,不少人都想要直接到東瀛去做生意。

  但是內監堅持不肯放權,如今也是在跟各界打嘴官司。

  資本社會優越于封建社會的最大區別,就是對資源的應用和對生產力的利用。這一點,是小農經濟的封建社會無論如何也比不上的。

  只要這樣繼續發展下去,不加以限制。用不了多少年,大明人只是用經濟,就能控制全世界。

  當然,該有的限制還是要有的。

  資本逐利,這會影響整個國家的意識形態。

  其次,身為集權社會的掌門人,朱瞻基當然要限制資本的力量,不能讓資本失去控制。

  不過,這都是需要發展到一定階段才會出現的問題,現在的大明,距離這一步還早的很呢!

  雖然朱瞻基期待貿易的開放,工業的發展,帶動經濟發展。但是能源,經濟,軍工,關稅這些方面是絕對不會放開的,這些都必須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一點口子都不能開。

  楊章德到來之后,朱瞻基又詳細地詢問了京城目前各方面的情況,特別是他的夾江工業區和研究院,這些地方的保護工作,要增加防護級別。

  將這些事情安排了下去,天色也晚了下來。

  朱棣和太子妃張氏派來的御廚,為朱瞻基他們準備了一桌豐盛的晚宴。

  的確稱得上豐盛,因為光是菜品就有將近百種,讓許久都是清湯寡水的朱瞻基他們,一個個吃的心滿意足。

  晚飯后,朱瞻基先是送了藍煙到艙房,她跟劉承徽享受了朱瞻基四個月的恩澤,她也懷上了朱瞻基的孩子。

  不過劉承徽一直沒有懷孕,朱瞻基猜測,她可能還想跟自己一起下西洋,所以故意不懷孕。

  但是這個女人身體強壯,自己又懂醫術,出門帶上她,倒是省了朱瞻基許多事。所以哪怕是下西洋,朱瞻基也不介意帶上她。

  安撫了藍煙一番,朱瞻基來到了四個東瀛少女的房間。

  兩個公主年歲都不大,一個比十五歲的稱光大了一歲多,今年剛滿十六歲,一個比稱光還要小兩歲,剛來月事。

  不過她們這輩子注定不可能要孩子了,這不是朱瞻基心狠,而是皇室的血脈不能混雜,省得以后異族會以此攪風攪雨。

  就好比他要是跟東瀛的公主生下了孩子,以后長大了,東瀛人會不會利用這種關系來求他辦事呢?

  甚至遇到奪嫡這樣的大事,東瀛人恐怕也會不遺余力地成為他們的后盾。

  所以因為這個原因,就只能犧牲她們。

  她們兩個年歲不大,另兩個將軍府的貴女也不大,一般過了十六歲,差不多就嫁人了,能夠被送到朱瞻基的面前,自然是不滿這個年齡。

  朱瞻基身材高大,超過一米個個身高一米五左右,身材相差巨大。

  這種差異,讓朱瞻基總有一種褻玩幼女的感覺,雖然有些邊臺,但是卻很讓朱瞻基來勁兒。

  她們單獨都是伺候不了朱瞻基的,哪怕四個加起來,也才能跟朱瞻基旗鼓相當。

  而她們雖然年幼,在床上的開放程度卻一點也不差,伺候起人來,別提多讓人愜意了。

  這一路,享受著她們的貼心伺候,還讓朱瞻基真的有些喜歡上了她們。

  不過,也僅限于這一路,回到京城,還有那么多的女人要雨露均沾。一直迷戀她們,只會害了她們。

  (還沒有調整好,寫的不算盡如人意,請見諒)

,歡迎訪問大家讀書院

無線電子書    我的大明新帝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