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六十二章 控制

無線電子書    我的大明新帝國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作為一個農耕社會發展起來的文明,東方這個古老的國家歷朝歷代最重視的就是農業生產。

  在經歷了短暫的百花齊放時期之后,儒家學術因為符合統治者們的利益,成為了文明的主要思想路線。

  儒家一個簡單的士農工商分級制度,就把人粗暴地分成了幾個階級,從而導致了工商的衰落。

  在春秋戰國時期,商人大行其道,百工各行其事,文明進入了快速的發展期。

  但是從公元前一百年左右,漢代獨尊儒術之后,東方文明就進入了封建時代的鞏固期,或者干脆能說成是倒退期。

  這一千五百年來,雖然儒家的大一統思想已經深入人心,造就了民族的向心力,但是社會再也沒有進步過。

  反而相比一千五百年前,許多思想還倒退了。

  就以商人階級為例,在春秋時期就有許多把生意做到各國之間的大商人,許多大臣也都以商人的身份,掙到了如山的財富。

  但是商人階級流通性大,見多識廣,不符合儒家的愚民政策,人都變聰明了,不利于管理。

  所以商人階級受到了嚴重的打壓,整個社會的商業氛圍,除了在宋代短暫興盛過,幾乎一直是在走下坡路。

  來自于后世的朱瞻基卻很清楚,商業和工業在整個社會發展中可以起到的巨大作用。

  農業發展是有局限的,春播秋收受制于大自然的氣候變化,并且發展的余地很小。

  即使是后世的雜交品種出現,化肥的出現,農業的回報率也永遠不會超過百倍。

  這種收獲連量變的可能都永遠不可能達到。

  但是工業和商業卻不同,工業是直接超過農業,直接以質變來改變世界。

  而商業的流通,卻能直接有效利用社會各種資源,促進社會的整體發展。

  如果人類連肚子都填不飽,其他的追求當然只是一個笑話。

  但是當人類滿足了基本的生存需求之后,想要跨越式發展,只能依靠商業和工業,靠農業是永遠不可能的。

  工業的發展需要全社會的人類共同努力,一個人的能力再大,最多也就只能在一個行業內達到巔峰。

  一個人不可能會把織布工藝推進的極致,然后還會生物制藥。

  牛頓,愛因斯坦是幾千年來的人類精英,他們也只是在自己的行業內走到巔峰。你讓他們研究一個汽車發動機來看看,哪怕他們掌握了原理,也不可能換一個行業也能推進行業發展。

  因為,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一個人的生命也就短短三萬天左右,真正用在研究上的時間,不超過一萬天。

  想在一萬天的時間內,變成一個全才,是一件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這是工業發展的局限。

  雖然工業發展能夠直接從量變到質變,但是對人的要求也提高了,術業需要專精。

  但是商業不一樣,因為商業的核心是流通,而流通的渠道,卻是可以控制的。

  而控制流通渠道的核心則是金融。

  商業的交換需要一個標準,這是貨幣誕生的根本原因。

  只要人人都認可,貝殼也能成為貨幣,銅成為貨幣,金銀成為貨幣,布料絲綢也能成為貨幣。

  到了后世,印刷出來的紙也能成為貨幣,甚至只是一串電子數字也能成為貨幣。

  控制了貨幣,也就等于控制了金融,控制了經濟,同時,也等于控制了社會發展的衡量標準。

  雖然控制貨幣不代表控制了社會的整體發展,但是這個杠桿卻能撬動整個社會。

  朱瞻基很清楚,這是他比這個時代的人了解的更透徹的優越的地方。

  而且,他現在還有很好的條件,那就是他是皇孫,未來的皇帝,具有先天的優勢。

  所以,他這個未來的皇帝可以不去控制任何行業,但是貨幣的控制權一定要牢牢抓緊。

  就像朱高燧,他想去做生意,由他去做。他去做生意了,也能帶動如今的幾十家皇親國戚不往寄生蟲的道路上發展,以后能自力更生。

  他作為未來的皇帝也沒有必要去跟任何人競爭,因為皇帝的存在,本身就是最大的壟斷。

  皇帝真正需要控制的是什么呢?

  在朱瞻基看來,主要有三個方面就足夠了。

  一個是貨幣發行權,也就是經濟控制權。

  一個是信息流通權,也就是人心控制權。

  還有是政治管理權,也就是暴力統治權。

  只要牢牢抓住這三個方面,不論這個社會如何發展,都不會脫離皇帝的控制。

  當然,這個難度不是一般的大,因為控制,是整個社會最復雜的技能。

  朱高燧原本以為自己會受到朱瞻基的推脫,因為他也想要參與海貿,就等于是從朱瞻基的碗里搶食。

  但是他沒有想到,朱瞻基似乎對這能賺幾百萬白銀的生意毫不在意。一點推脫沒有,就跟他詳細說了去高麗和東瀛做生意的一些訣竅。

  以至于出了別院,他都還有些心神不定,猜不透朱瞻基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如果說朱瞻基愚蠢,他是絕對不相信的,那他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趙時春也猜不透朱瞻基的想法,不過現在人多嘴雜,他強忍著疑問,一直跟朱高燧回到了趙王府,才忍不住嘆道:“老朽活了四十多年,今日卻看不懂太孫的心思。他還承諾可以讓人去寧波市舶司聯絡余先,介紹門路,這跟我們開始所想的,完全不同。”

  朱高燧本就是個武人,不善謀劃,也不善陰謀詭計。聽了趙時春的話,他苦笑道:“我這個侄兒真不簡單,讓人摸不透深淺啊。不過他既然答應了幫我開拓商路,應該不會有變。只是這出一成,進三成的稅,要的可一點也不少。”

  “有賺才有稅,即使交了三成,我們還能賺的更多。只是這么多銀子,難道太孫真的一點也不在乎嗎?猜不透啊…”

  朱高燧這個時候笑道:“他既然舍得給我們一條商路,先把銀子賺到手才是正理。既然猜不透,就不猜了,我不相信他敢蒙騙我。你安排一下,讓趙全跟著大軍回應天府,爭取早日把這件事給確定下來。”

  趙權是趙時春的侄兒,替趙王府管著不少的商鋪,也算是趙王面前的紅人。

  不過開拓商路事關重大,趙王能把這件事交給趙全,也是看了趙時春的面子。

  趙時春謝過之后,才又問道:“那漢王那邊…”

  “該怎么應付還是怎么應付,不過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我們還是不參與的好。在沒有摸清我這個侄兒的底細之前,還是不要站在他的對立面。”

  行在所里,朱棣一直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

  這次的北征,也讓他真實體會到,自己已經老了。靖難之役之時,連續行軍,惡戰,他都從來沒有感覺到累,但是這次只是行軍,就已經讓他覺得力不從心。

  不過,這次的大勝還是讓他精神煥發,昨日回到北平,還跟隨軍北行的昭懿貴妃大戰了三百回合。

  見朱棣醒來,偎依在他身邊的昭懿貴妃才坐起身來,招呼了旁邊值守的宮女和太監們來伺候起床。

  王彥抱著一疊奏章進來。“陛下,今日一早,隨駕的大臣們就已經恭候在行在所大殿,恭候陛下大駕。”

  朱棣搖了搖頭說道:“昨日迎駕時,朕不是已經講過。今日中秋,先歡慶佳節,有什么話,明日大朝會上再說。去,讓他們散了,朕也是人,也想享受一下天倫之樂。”

  這些都是借口,只有朱棣自己心里清楚,他的身體疲憊不堪,需要好好靜養一天,才能應付明日的大朝會。

  徐皇后大行之后,朱棣再也沒有立皇后,昭懿貴妃雖然是張玉的女兒,但是朱棣也只是立了一個貴妃,讓她以貴妃的身份管理后宮。

  張氏家教甚嚴,雖然出身名門,卻并不嬌縱,是個省心的人,也備受朱棣寵愛。

  伺候了朱棣吃過早飯,她不讓朱棣躺回床上,而是嬌纏著朱棣到行在所里走了一會兒。

  行在所也就是后世的紫禁城,只是因為沒有遷都,所以規模遠不如后世規模宏大。

  而且現在這里繞山環水,綠樹成蔭,可以說是北平景色最秀美的地方。

  在樹蔭里走上一小會兒,朱棣也覺得精神活泛了許多,這才問起了張貴妃。“最近北平可有什么趣事?”

  張貴妃想了想笑道:“大軍北征,行在所整日都是為大軍服務,有一些趣聞也都是跟北征相關。妾身身處深宮,你問妾身,豈不是問道于盲?”

  朱棣也笑道:“正式因為你身處深宮,所以你知道的事,才是真正的大事。”

  見朱棣這樣說,張貴妃止笑說道:“陛下這樣說,妾身倒是覺得有一件事比較蹊蹺。最近一段時間,太孫在草原連斬四十三人,已經傳遍了北平,甚至大明各地。太孫是陛下最器重的后輩,連斬四十三人,雖然勇武過人,但是如今傳播太廣,于名聲有礙啊!”

  朱棣笑著搖了搖頭,不以為然地說道:“基兒肖我,豈會在意這些風言風語。只是背后推波助瀾之人,其心可誅。”

  (中斷了一周,狀態一直沒有調整回來,現在終于寫出來了,希望下一章更順一點。)

無線電子書    我的大明新帝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