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四十六章 無奈

無線電子書    我的大明新帝國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三月五日,柳升率領十五萬大軍,六萬民壯從張北出發,沿著水草豐盛的東部大草原,一路向東北方向行進。

  除了神機營以外,各軍衛都是由東北邊衛的老兵組成,他們也大部分參與了第一次北征,對草原各地的情況了如指掌。

  這些老兵也是這次北征的主力,現在卻為了防范韃靼人們全部被派到了東線。

  不過只要能夠把韃靼人趕上戰場,消耗他們的力量,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阿魯臺老奸巨猾,他這次嘴上叫囂著要幫大明打瓦剌,現在大明就將計就計,看他這次如何應對。

  不過,柳升深知阿魯臺的狡詐。他現在雖然臣服大明,接受大明冊封的和寧王,但是這四年來不僅沒有幫著大明牽制瓦剌,反而坐視瓦剌將韃靼的戰散部落收攏麾下。

  這一次,他也算是自食其果,崛起的瓦剌人將他們從土刺河的豐茂草場驅趕了出來,他才迫不得已向大明求援。

  但是不管他們內斗的再厲害,他們都還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那就是北元。

  他們有著一樣的生活習俗,一樣的生活方式,跟大明,他們永遠不會是一路人。

  自初五發兵,柳升一直以最高警戒行軍,這次想要利用阿魯臺,同樣也要防備著阿魯臺這只惡狼反咬一口。

  五日后,大軍抵達元上都,這里原本是蒙元的陪都,但是現在卻已經在大明的統治之下,并且被設置了開平前屯衛。

  抵達這里之后,大軍就沿著甘諾河西側,一路向北。

  沿著河岸行軍,不僅不愁水源,更能防備東側被大軍偷襲。

  此次東路行軍,安全第一,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只要能把韃靼人趕到戰場前面與瓦剌人作戰,他就是大功一件。

  四月十六,柳升終于在飲馬河與翰難河的三河口,與率領一萬騎兵的阿魯臺相遇。

  跟柳升一樣,阿魯臺此時也怕大明軍隊對他張開獠牙。在他的身后,瓦剌更是咄咄逼人。

  處在夾縫中的韃靼是弱者了。看到二十萬大軍的浩瀚氣勢,再看看自己身后的一萬騎兵,阿魯臺忍不住有些憂心忡忡。

  雖然大明的軍隊行動緩慢,但是勢不可擋,僅僅指望他現在麾下的不到三十萬牧民,根本抵擋不住二十萬精兵強將的平推。

  只要這些大軍在草原滯留一個夏天,他的族民無處放牧,到了秋季,人數就會最少減少一半。

  一部分是因為沒有牲口餓死了,大部分人都會直接投靠其他部族。

  “國師,我們真的要去跟瓦剌人打嗎?打來打去,豈不是便宜了漢人?”

  雖然阿魯臺被明朝皇帝封為和寧王,但是在韃靼,所有人還是習慣喊他國師,他們內心里,也根本不會認同一個漢人皇帝冊封的王爺。

  阿魯臺的眼睛看著遠處那無邊無際的揚塵,那都是大軍行進帶起的灰。

  他長嘆了一口氣說道:“不打不行啊,只有幫助漢人打敗了瓦剌,我們才能活下來。這個草原,終究是屬于我們的,漢人即使勝利了,他們也不會留在草原上。”

  論仇恨漢人,他不比瓦剌的瓦哈木弱,要不然,四年之前他也不會蠱惑本雅失里反對大明。

  可是他們失敗了,就只能承受失敗的后果。

  瓦哈木得到了漢人提供的刀槍,才能反過來趁著他們勢弱奪去了大片草原,還殺了大汗本雅失里。

  他現在,只是在走瓦哈木的老路而已。

  借用漢人的力量,來打擊對手的力量。再不反抗,他們韃靼異族根本就沒有生存的草原了。

  但是,他不會知道,在遠方,已經有一個老謀深算的年輕人,準備直接刨掉韃靼人的根。

  看到大軍前鋒營已經行進到十里之內,阿魯臺說道:“烏格齊,你率一百部眾,再去迎接漢師。”

  烏格齊有些不樂意地說道:“太師,阿斯特,持力歡他們不是已經連續去迎接了嗎?”

  “漢人喜歡講規矩,在我們有求于他們的時候,多一點禮節,他們會更開心,談起條件來,也會更大方。”

  “好吧,為了長生天,吾今日也向漢人低頭一次。”

  烏格齊舉起了右臂,伸出了一根手指,向前一揮,一馬當先地沖下了小山崗。一百部眾兩騎并行,像一條長龍,跟在后面沖了下去,當真是來去如風。

  柳升的車駕前,已經有了兩個來自韃靼部落的千戶長,這也是如今的韃靼族級別最高的軍事將領了。

  四年前的一戰,大明將韃靼幾乎打殘,只剩下了兩個年邁的萬戶長,如今也已被這幫后起之秀取代。

  不過為了控制韃靼的崛起,大明沒有冊封韃靼萬戶長一職。

  四年前,韃靼部族有一百五十萬人,能組織五萬人的騎兵,有五個萬戶長。但是如今,卻只有三十萬部眾,連兩個萬騎都很難組織起來。

  對這樣的結果,大明其實是滿意的。如果這一次再把瓦剌也打殘,讓他們保持跟韃靼差不多的軍力,那么以后大明的北疆就安穩了。

  不過想想臨走時候太孫的交待,柳升有些頭疼了起來。

  這片草原雖然廣袤,但是大明已經有了遼東,九邊,滁州衛這些馬場,如今擁有馬匹近兩百萬,合格的軍馬也達到了五十萬。

  所以,不管是皇上,還是他們這些將領,對這里的土地都沒有企圖。

  一個奴兒干都司,每年需要耗費數十萬兩白銀的軍費。一個交趾,每年耗費軍費百萬兩,稅賦不過區區七萬兩。

  而草原的部族更多,也更貧瘠,除了養馬,幾乎沒有任何收益,拿來有什么用呢?

  偏偏皇上為了培養太孫,對他的計劃大力支持,恐怕也是想要讓太孫吃點虧,才知道國土不是越大越好啊!

  “報,韃靼御前左掖千戶長烏格齊前來迎接大帥,大軍距離預定目的地還有六里地。”

  “讓他隨駕…”

  柳升哼了一聲,暗道:“連大汗都沒有了,還御前…簡直是笑話!”

  本雅失里被殺之后,韃靼族就再也沒有了大汗,這也正式宣告忽必烈蒙元帝國家族統治的結束。

  蒙元變成了北元,孛兒只斤黃金家族也完了,這個時候的北元,在柳升的眼里已經失去了威脅。

  但是他不會知道,十幾年后,這個家族又會死灰復燃,而北元終其大明一朝,都是大明最大的威脅。

  在兩軍相聚還有三里地的時候,在喀老臺湖支流的河汊口,是韃靼人專門為大明軍隊準備好的駐扎地。

  這里靠近喀老臺湖,兩面環水,地勢平整開闊。除了平整了土地,韃靼人還為大軍準備了充足的干草,作為馬糧。

  當大軍逐漸行近,阿魯臺也率領三百部族親自迎接了柳升。

  大軍稍定,隨軍的太監梁博愷就率先支起了香案,宣讀了朱棣的圣旨。

  圣旨中,朱棣對韃靼一族愿意充當討伐瓦剌的先鋒軍表示了贊賞,并且任命阿魯臺為東路軍副都督,率軍聽從柳升的指揮。

  當然,既然要用韃靼人充當先鋒,自然也要給他們一些好處。

  大軍隨軍帶來了兩百石海鹽,一千口鐵鍋,當即就賞給了韃靼族,并且允許韃靼族派一支不超過五千人的商隊與大明朝交易。

  除此之外,還將賞賜給韃靼族兩千把馬刀,一千支長矛,不過這些,只能等到大軍匯合以后,才會賞賜給他們。

  這也意味著,韃靼人要先做出一點貢獻來。

  阿魯臺的內心一陣苦澀,他最想要的短弓,這一次卻不在賞賜之列,而這才是如今的韃靼人最缺的武器。

  大明朝皇帝不見兔子不撒鷹,他們想要出工不出力,恐怕就難了。

  大帳升起,柳升不顧阿魯臺就坐在旁邊,開始了點兵點將。這也是向韃靼人宣示武力的一個方式,所以在座的阿魯臺和他的一幫手下,臉色都有點不好看。

  論個人武力,他們自認要比漢人更強,但是漢人實在太多了啊!

  一直到傍晚時分,全軍大帳都支起,柳升故意裝作才騰出了時間,設宴款待阿魯臺一行。

  阿魯臺最關注就是大明皇帝對韃靼的態度,柳升也按照事先已經商量好的計策,大力盛贊了韃靼與大明之間的友好關系。并且將大明這次的出兵,當做是大明對韃靼最有力的支持。

  同時,他也強調了大明與韃靼之間的合作與發展,并且愿意在現有的基礎上,擴大商業貿易。

  北元雖然武力強盛,但是卻窮的一塌糊涂。

  他們除了皮毛和牛羊貿易,幾乎沒有任何生產發展能力。現在就連鐵匠和火藥制造,都后繼無人。

  底層的牧民沒有菜刀,沒有鐵鍋,連殺牛宰羊都需要共用鐵刀,沒有鐵鍋,也只能靠陶罐來煮飯,燉肉。

  這幾年大明實行經濟封鎖,斷絕貿易,沒有茶葉,沒有鹽巴,北元就因此死亡了最少十萬人以上。

  可是他們現在根本無力去大明搶劫。

  若不是活不下去,瓦剌人也不至于剛恢復一點元氣,就迫不及待地想要跟大明作對。

  光是為了能跟大明貿易,阿魯臺就不得不答應了柳升的條件,派出一萬人的騎兵,兩萬只駿馬,參與這次的戰爭。

  這不僅僅是幫大明,也是為了給韃靼族現在這三十萬人,找一條活路。

無線電子書    我的大明新帝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