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 入夏出夷

無線電子書    鋼鐵時代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后世,中國受盡了人口的痛苦的,7的土地,卻養活了世界上22的人口,要知道,中國的土地,絕大部分都是不適合耕種的土地,比如占據著整個中國相當面積的,新疆,西藏,蒙古,這三大區域,幾乎占據了中國土地的4成以上,可是在這么龐大和廣糅的土地之上,耕地面積幾乎是微乎其微的。

  中國更多的是依靠著原來成熟的省份,種植糧食,養活全國的民眾,甚至因為改革開放和工業化的關系,中糧省份一直都在變化,從原來兩廣,兩湖,重新的回到了中原地帶,原因就是中原地帶的交通不太方便,他們只能夠依靠種糧。

  為了減輕中國的負擔,特別是未來糧食安全和工作機會等方面的問題,不得不采用了計劃生育的做法,計劃生育讓中國11億,12億,13億到來時間向后推遲了很久,讓生育率降低到了可以控制的程度,這樣的作法對于整個中國是有利,可是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后果,除了未來可能出現的老齡化的問題,還有倫理上面的,獨生子女讓很多的親屬關系斷絕。畢竟獨生子女,叔叔伯伯阿姨之類,基本上將會不復存在,長期下去,必然會動搖中國的根基。

  當時的中國沒有辦法,只有減少人口,中國各方面的矛盾才不會那么的激化,甚至有余力把資金投入到更重要的領域之中,還如同改革開放之前,敞開了生的情況下,連養活這么多人都有些問題。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當時中國的落后,沒有辦法利用自己的勞動,獲得高附加值的產品,還有就是和平是世界的主題,中國人口多的情況之下,除了深挖自己的潛力,用更少的耕地,養活更多的人,而不能采用擴張的態勢,既然本土養活自己的土地已經是無法承載了,那就向外擴張,為中國爭取更多的生存空間。

  這些在這個時代沒有問題,西伯利亞,澳大利亞,東南亞,龐大的土地,足以供給更多人口糧食問題,本身東南亞就是傳統的產糧區,中國的辛勤和農業科技,又支撐著這些區域有了更大的產出,在糧食安全得到保證的情況下,中國從來都沒有考慮過限制人口,中國掌握了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力,人口代表著財富,代表著中國發展的速度,而龐大富饒的土地,足以讓中國目前的人口擴張4倍的前提下,依然能夠過上好日子。

  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整個世界目前才17億的人口,還包括了龐大的非洲,愚昧和不開化的非洲拋開之后,中國占據了世界的一半以上,如果中國的人口,在這樣的基礎上面,再擴充四倍的話,中國的人口總量,會占據世界的一半多,即便中國停下來腳步,穩固目前的領土,中國只要理順了內部的關系之后,沒有任何人能夠挑戰中國。兼容并包,入則華夏出則夷,華夏文明一直都是以感化和融合來發展,甚至炎黃子孫也是炎帝和黃帝部落合流之后的結果,在歷史上面,也有不少融合的例子,區別無非是主動融合和被動融合。

  雖然說,這一次稍稍激進了一些,差不多占據中國15以上的人口,如果加上僑民和一些土著,這樣的比例更多,快要達到了25的程度,這樣的融合一不小心就容易出現問題,未來的30年到50年的時間,對于中國是最關鍵,如果中國前途和穩定出現一定的變數,就會直接影響到中國的發展,說不定就會分崩離析。

  對于這一點,楊元釗很清楚,可是中國就如同一個強大的戰車,慣性向前發展,在未來30年的時間之中,楊元釗還可以掌控局勢,在強大的中國這一個大前提之下,中國可以抵擋因為激進所產生的一切隱患,哪怕是楊元釗也很期待,這是從來都沒有出現的,卻是中國在20世紀初最大的機會,只要融合了這部分人員,中國的人口會實現一個巨大的跨越,數量會攀升到7億以上,來自各個人種和國家的人口,一定程度上面,可以改良人口的素質。

  遺傳學上面,越是親系關系相隔比較遠的情況下,生出來后代的遺傳學就比較高,也容易產生多樣性,這是一個關系到整體的提升,不同人種生活在一起,不同的文化底蘊,甚至是基因方面的沖突,會讓中國的發展更快。

  這一舉措成為了目前僅次于戰爭的一個基本國策,事實上,從大量的招收俘虜開始,民族融合的動作就沒有放松,所有來到中國的人口,最少有9000萬以上,中國給予他們工作的機會,給予他們應有的待遇,但是有一點,必須要說中國話,甚至一定程度上面,掌握一些基本的漢字,不但會說,也會簡單的寫和讀,只有這樣,才能夠獲得更好的工作崗位,拿到更高的工資。

  歷史發展不同,國情不同,一些態度和基本點上也不同,跟后世的中國不一樣,那個時候,中國是有求于國外,外國人來到中國,是來支援中國的,最少表面上是這樣,一些外國的專家,甚至外國的投資,確實提升了中國底蘊,讓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后,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奇跡,可是代價則是外國人在中國的橫行,甚至擁有一些超國民待遇。對于這些外國人,中國不可能硬性的要求語言,不少來到中國的外國人,就到離開中國的那一刻,都未必能夠學好中文,他們在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都享受著中國人都不曾享受的待遇的。

  可是在這一個時空,卻不一樣,中國依然經過了從1840年到1908年的屈辱,可是從西北崛起,新中國成立之后,中國人面對外國人的態度就發生了明顯的不同,中國站起來了,是世界上的強國,甚至正面的也打敗了俄羅斯和美國,這些外國人是俘虜,是戰利品。

  既然是戰利品,故而這些俘虜是依附于中國存在,中國不可能遷就他,雖然說在最初的時候,在集中各個俘虜的時候,按照國籍和語言的不同,給他們配備了一定數量的翻譯,可是當戰俘細分,并且分配到各地做工的時候,就沒有這么好的待遇了,9000萬戰俘,哪怕是10個人一個翻譯,就需要900萬,中國懂得外語的不少,連年的出國留學,德語,英語都有一些,可是這些人不是用來干這個,他們有更加重要的工作,大部分的留學生都是在國外學知識的,他們不可能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翻譯上面,他們需要再本職領域之中不停的研究,為中國的科技添磚加瓦。

  既然翻譯數量有限,大部分的情況之下,在工廠之中,在戰俘營之中,都是以中文命令的。戰俘們,要想過的好一點,必須要掌握中文,再加上從上到下的命令,就跟之前鼓動工人學習一樣,對于戰俘們,是同樣待遇,甚至比曾經的工人更高。

  比如說,學會300個漢字,工人的待遇提升一級,然后是450字,到1200個常用漢字的時候,最少是提升了8級工資,這可不是簡單的數量,一個掌握了1200字漢字跟一個一文不識的,哪怕是同樣水準,一個月的收入少個120元都很正常,多的工種甚至達到180240員。

  120元,可能在目前中國的工資體系之中,不算什么,可能一個普通的技術工人一個月的獎金,可放在之前他們的收入上面,60美元,對于大多數的民眾來說,最少也是半年的收入的,甚至一定程度上面,120元直接代表著在中國的生活狀態,差了兩三個檔次,能夠賣肉吃的,卻可以買到高檔的牛排,來自深海的珍貴魚類,甚至稍稍積累一下,可以購買一些奢侈品,或者汽車和房屋之類的。

  中國的消費環境,多少錢都可以花出去,不同花費所享受的待遇和舒適程度,是截然不同的,有中國人的例子作為榜樣,單純是經濟上面的刺激,就足以讓這些人努力的學習中文了。雖然說,中文是世界上最為困難,可單純從掌握中文漢字,這并不困難,一個智力健全的成年人,可能用上一兩個月的時間,就可以掌握300漢字,1200漢字,也不過是三四個月的時間,然后就是在中文的環境之中,逐步的強化訓練,這就要看個人的天賦了,不過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些外國人都學的相當的不錯,大部分的可以進行正常的日常交流,熟練的掌握標準漢字。

  在中國的大力推動之下,這些戰俘們孩子,不足7歲的兒童,可以不選擇本族的學校,送入到了中文的學校,相對于本族的學校,他們都是戰俘們自發的組成,這些教師不算專業,中國花費大力氣投入到基礎教育,中文教育更加專業,學到的知識更多,而這些孩子進入到這些學校,只用掌握初步的中文,然后就可以按照中文按部就班的學習,相對于成年人,他們接觸中文的機會更好,更容易被中國同化。(

無線電子書    鋼鐵時代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