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千零六節 繳文

無線電子書    我要做皇帝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隨著劉徹的命令。<〔〈(<{

  一場風暴,開始慢慢蓄力。

  當然,它不會馬上就刮起來。

  在漢軍出塞之前,匈奴人還會繼續沉迷于和平的假象之中。

  這使得劉徹也有了些空閑,能抽出時間,挑選一下出使的使者。

  翌日,劉徹親自駕臨北闕的公車署,接見被公車令挑選出來的十位使者預備人選。

  這十位候選者,是公車署從近百位投書報名的人中遴選出來的。

  劉徹在拿到名單的剎那也是笑了。

  因為他看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王朝。

  再看籍貫:齊國人。

  也與劉徹記憶里的那個王朝對上號了。

  “想不到蝴蝶效應這么大,齊國最有名的方士,居然要報名出使大夏…”劉徹在心中笑著。

  這個王朝,在劉徹的印象里,留有不可磨滅的印記。

  蓋因為此人在劉徹的上輩子,可謂是方士們的楷模,術士的榜樣。

  他以方士起家獲寵,但最后卻走上了文官的路子。

  他甚至做到了左內史這樣的頂級文官的位置。

  可謂,風光無限。

  在方士群體里,哪怕是權傾一時的李少君,也不如他來的風光。

  而在歷史上,此人更是顯眼的很。

  他最終成為了武帝朝時,最有權力的丞相府三長史之一。

  可惜,命不好。

  偏偏要去跟張湯剛正面。

  然后,就被張湯一換五了。

  不過,這倒不是最讓劉徹感興趣的事情。

  畢竟,這王朝的能力,在武帝朝的前期,只是在方士神棍中出類拔萃。

  但在群臣之中,卻不過是中人之姿。

  只是武帝愛方士,所以他才得以貴幸。

  真正讓劉徹覺得有趣的是王朝即有,馬漢何在?

  因此,還沒見面,劉徹就已經決定了。

  “二師兄就是你嘍…”輕輕的在此人的名字上提筆劃了一條線。

  反正,副使這種位置,完全可以隨便委派人選。

  而且,劉徹覺得,使團這一路上未必安全。

  歷史上,張騫的使團,剛出河西,就被匈奴人攔截住了。

  要不是張騫自帶了幸運bu,早就成了河西峽谷的一具枯骨。

  即使如此,十三年后,能活著再次回到長城,看到漢家衣冠的,也就剩下了張騫和他忠心耿耿的匈奴仆從堂邑父。

  其他使團成員,一個也沒能活下來。

  這次的使團,在劉徹眼里,其實是幾乎不可能成功。

  甚至,他們很可能連河西都過不去,就會被匈奴人攔截。

  本次的使團,在本質上來說,在劉徹眼里,只是一個吸引匈奴人注意和防備的煙霧彈而已。

  是為了給漢軍爭取時間和迷惑對手的行為。

  甚至,劉徹都不會在乎,匈奴人會不會上當…

  匈奴人上當了,固然很好,不上當也沒有什么可惜的。

  大國之爭,很多時候,都是廣撒網,勤播種。

  一百個煙霧彈里,只要對方信了一個,那就是勝利。

  一如毛子被米帝的星球大戰所忽悠了一般。

  不僅僅這個使團是煙霧彈。

  實際上,過去數年,漢匈之間大部分的外交往來,都是煙霧彈。

  甚至包括了劉徹跟匈奴人達成的貴族換百姓協議,也是如此。

  為的,只是迷惑和麻醉匈奴人。

  讓他們以為,漢室暫時不會對他們動手。

  但實則,漢軍卻已經是磨刀霍霍。

  所以,對于這個使團,劉徹也沒有抱著他們可以成功抵達大夏,聯絡上月氏的希望,完全就是抱著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態度。

  在事實上,比起指望幾萬里外的月氏人和希臘人,為了大漢帝國而拖住匈奴軍隊的部分力量。

  劉徹現在更關心一個問題:漢匈戰爭的借口是什么?

  無疑,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盡管,如今在公羊派二三十年,持之以恒的鼓噪和宣揚下,大復仇理念深入人心。

  襄公復九世之仇,春秋大之。

  對現在的中國士大夫而言,以德報德,以直報怨,那才叫君子。

  至于那些被人抽了左臉,還把右臉送上去,美其名曰:以德報怨,感化之類的玩意。

  如今的主流輿論,恐怕只會給出兩個字的評價:蠢貨!

  換句話說,其實劉徹完全可以用‘復平城之恥,雪呂后之辱’這樣的借口,宣布匈奴是一切邪惡的象征,然后再以華夷之辨,作為主旨,完全就可以拿來當做對匈奴宣戰的借口。

  這樣的理由,也很高大上。

  輿論界和思想界也都會很滿意。

  但是,劉徹卻感覺有些不妥。

  所謂,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

  國家戰略,必須走一步看三步。

  大漢帝國,不能只是破壞者,還必須是建設者。

  復平城之恥,雪呂后之辱,這只是對漢室的宣傳方式。

  必須還有一個針對匈奴內部部族的宣傳口徑。

  畢竟,這場戰爭,假如想要盡快結束,并且不至于陷入泥潭。

  那么漢室就必須爭取匈奴內部的勢力的臣服和認可。

  從古至今,一直到未來,戰爭,尤其是兩強之間的戰爭,其實就如孟子所說的那般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歷史上漢室能最終壓服匈奴,并將之肢解。

  最大的原因,就是拉攏了烏孫。

  漢與烏孫,前后夾擊,重創了匈奴,還使得匈奴無法控制西域諸國。

  最終,呼韓邪單于,不得不低下自己的頭顱,臣服漢家,而不聽話的郅支單于,哪怕跑到了蔥嶺,也照樣被陳湯割了腦袋,帶回去炫耀武勛。

  所以,怎么爭取匈奴內部的部族,尤其是那些附庸部族或者干脆只是掛個匈奴名頭,實際上跟匈奴半毛錢也沒沒有的部族的認同和支持就成為了關鍵了。

  這就要求劉徹和漢室,拿出一個類似湯的湯誓那樣的極具煽動力和誘惑力的繳文。

  別人信不信不重要。

  重要的是讓人看到漢室的態度。

  在戰爭初期,這樣的繳文或許沒有半分作用。

  但到了相持階段或者結束階段。

  這卻肯定是核彈一樣威力巨大的政策。

  能讓無數部族,不戰而降,能使大量部族,保持中立。

  而匈奴若是失去了那些可以充當炮灰和肉盾的部族的掩護,那么,它就像一只沒毛的老狗一般。(

無線電子書    我要做皇帝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