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413章 文淵閣之行

無線電子書    儒道至圣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朝堂的氣氛前所未有的怪異。

  尤其在太后與景君出現之后,垂簾內外,皆是如寒冬一般。

  許久,景君的聲音響起:“諸位愛卿,可有事啟奏?”

  每個官員都聽得出,景君的聲音有些許顫抖。

  方運隔著垂簾望向景君,聲音比上一次見面的時候成熟了許多,但依舊難掩稚嫩。

  這個孩子的面龐,比之前,多了幾分成熟,而望向方運的眼睛,多了一絲迷茫與惶恐。

  景君的旁邊,依舊坐著黑紗蒙面的太后,遮得嚴嚴實實。

  景君問完,無人答話,幾乎所有人都望向方運。

  方運依舊坐在武侯車上,并不開口。

  過了好一陣,太后在景君耳邊低語,景君才開口問:“方愛卿,您初登相位,可有事啟奏?”

  方運微笑道:“多謝君上掛念微臣。微臣初掌相位,對一應政務并不熟悉,身為內閣之首、百官之先,只有熟悉內閣事務后,方可奏明君上。若是君上體諒微臣,還請允許微臣從其他衙門借調一些熟悉內閣、吏部與禮部事務之官員,輔佐微臣,振興景國。”

  景君的身體僵硬,扭頭看向太后。

  太后又低頭耳語,景君想了好一會兒,才慢慢組織語言道:“方愛卿所言有理,但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既有定制不可推翻。若是不超過三人,倒也無妨。”

  “謝君上,微臣只需三人即可。”方運道。

  景君遲疑片刻,點頭道:“朕準了。”

  眾官看著朝堂上兩人,聽著對話,心中百味雜陳。

  就在幾年前,方運還只是個初出茅廬的少年,而現在,卻已經權傾朝野,論聲望之隆,還在當年柳山之上。

  那個稚嫩的景君,也不再是那個在金鑾殿上吵著睡覺吃飯的孩子,而今如履薄冰,小心翼翼,讓人心疼。

  方運今日正式履任,又無事啟奏,無論其他人態度如何,都保持安靜,不會在今日為難方運,正可謂先禮后兵。

  至于方運借調自己人的行為,百官更是不會反對。

  官僚最怕的不是方運精通政務,而是怕方運什么都不懂就隨便胡來,他們巴不得讓方運盡快了解內閣以及朝廷的運作方式。

  眾官無事,宦官宣布退朝。

  眾人依次離開奉天殿。

  一些官員輕輕擦了一把額頭,長長松了一口氣,既然方運今天沒在金鑾殿上鬧出事端,就說明這是個好的開始。

  這時候,內侍監的掌印太監快步走過來,向方運請安后,擠出一張笑臉,道:“方虛圣,您初入內閣,太后命奴婢前來為您稍作指引。”

  方運點點頭,道:“那我們邊走邊說,我對內閣頗為陌生。曹相,你們是去辦公還是一并前往?”

  一旁的曹德安笑道:“您今日上任便是頭等大事,內閣上下,自當跟隨。”

  方運點點頭,什么也沒說。

  掌印太監一邊走,一邊介紹內閣。

  內閣是讀書人與皇權斗爭的產物,也是秦漢時期三公九卿制的改良。

  內閣的權力和皇權是此消彼長的狀態,國君越強,則內閣越弱,國君越弱,則內閣越強。

  整體來說,十國內閣的權力,是在螺旋上升,這主要是跟圣院的態度有關。

  和國君治理天下相比,圣院更信任經過多年學習并一步一步通過自身努力提升的讀書人,同時,圣院也不愿重現皇權至上時期各家讀書人屢屢慘死的悲劇。

  景國的內閣權力一直是緩慢提升,直到先帝駕崩柳山上位后,景國內閣的權力突然膨脹,空前強大。

  一行人慢慢前行,很快來到一處極大的宅院,上面有一塊牌匾,紅邊藍底,上書文淵閣三字。

  掌印太監待方運進入后,微笑道:“這里便是文淵閣,也是原本的內閣四相辦公之所,后改制,此地為左相專用。自此以后,四相所在之地各自獨立,比如這文淵閣,也俗稱左相閣。”

  文淵閣內,一眾官員在方運進門后,高聲行禮問候,方運讓他們各行其是,在掌印太監的帶領下繼續了解內閣。

  眾人走到文淵閣東面的小樓前。

  “此地原名為制敕房,乃是書寫制敕、詔書、誥命、冊表等物,主要為君上,對面為誥敕房,主要是為官員,諸如兵部記功、堪合底簿等。后來…前任左相整合內閣六部,廢兩房合為‘文書房’,廢六科,許多機構也就有所變化。”在提到柳山的時候,掌印太監言辭含糊。

  方運卻道:“柳山此人雖通敵叛國,卻是頗有才能,無論是廢六科還是設文書房,都是精兵簡政之良策,實乃治國有術。”

  眾人竟然不敢接話,唯有曹德安笑道:“那柳賊的確是難得一見的雄才,若非方虛圣力挽狂瀾,景國怕是已入慶國之手。”

  眾人暗道姜還是老的辣,不夸一夸柳山,怎么顯得方運厲害?若是把柳山貶得一無是處,方運勝了又有什么值得稱贊的?

  掌印太監帶著方運進入文淵閣主樓,一進門就是眾多桌案,大量的文書正在其上,官吏往來不絕。

  不等官吏開口問候,方運道:“你們忙你們的,除卻景君駕臨,只要手中有事,不需向任何人行禮。操勞國事者,不可輕慢,這便是本相的第一條規矩,去吧。”

  眾官吏謝過方運,繼續處置公務,但大多數人心神不寧。

  這些官吏過半都是左相時期的舊人,但他們文位品級不高,不過是奉命行事,還沒有入柳黨的資格。即便如此,他們見到方運,也格外畏懼。

  掌印太監繼續道:“在十國初期,國事繁忙,讀書人有才氣支撐,國君卻難以處理所有政務。于是,便制定出一些便于國君處理政務的方式。比如,除卻密疏急奏,所有文書奏章都被送往內閣,根據奏章內容,分別送往四相其一手中。某位相爺接到文書奏章后,會單拿出一張紙,寫上處理措施,粘在文書奏章上,之后,再將此文書奏章交給國君,這個過程,便是內閣票擬或批答。票擬本來只是為了輔助國君快速批閱奏章,后經過革新,變成奏章不經票擬,不得送入國君面前。”

  方運道:“這我知道,票擬過的奏章送到國君面前后,國君以紅筆批示,或寫上自己看法,或直接表示通過或不通過。若是國君不同意內閣的處理,當如何?”

無線電子書    儒道至圣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