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五百九十七章 拉杰普特的謀劃(九)

無線電子書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天空有些陰沉,海燕在低低翱翔,似有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

  “第烏商人”號蒸汽輪船航行在波濤洶涌的海面上,時不時迎頭一個大浪打來,濺得滿船滿甲板都是海水。水手長吹著銅哨,連踢帶打地將幾個磨磨蹭蹭的水手推到抽水機邊,讓他們趕緊抽水。船艙里此時堆放著大量來自本土的機械零部件、武器軍資、罐頭食品、烈酒藥物,若是被海水浸泡了,第烏管委會拒收,那他們可就慘了。公司固然要賠一大筆錢,他們個人的獎金福利也要少掉不少,畢竟,這批貨可沒上保險…

  “第烏商人”號是一艘兩千噸級的全蒸汽動力船,鐵木混合結構,沒有風帆,正是如今國營航運企業的新貴:蒸汽輪船。該船隸屬于東非運輸公司,由新華造船廠建造,服役不過一年時間,新得不能再新了。

  新華造船廠本來是沒這個實力造蒸汽輪船的。不過在繳納了一筆不菲的專利授權費用后,大魚河海軍造船廠給他們派來了不少技術骨干,同時幫他們在本土采購了相應的核心部件(如蒸汽機),在新華造船廠成功建造了一艘。

  按照雙方簽訂的協議,大魚河海軍造船廠還會幫助新華造船廠生產兩艘同樣規格的船只。核心零部件已經運抵新華港,新華造船廠只需嚴格按照圖紙建造一個船殼,然后把這些設備一一安裝上去并調試妥當。在這三艘船只之外,新華造船廠如果還想建造更多的船只,則每造一艘都需向大魚河廠支付專利授權費用。當然他們也可以選擇不與大魚河廠合作,但鎮海造船廠、現代造船廠等潛在合作對象同樣也會收取專利費,且價格都差不多。沒辦法,誰叫你是殖民地企業內,即便有本土造船廠持有部分股權,但該給的錢還是得給。

  技術落后,本就該如此,么得辦法。

  與新華造船廠相比,東非運輸公司的“血統”就要高貴得多了。經過多年來的股權調整,本土的交通部、工商部、三大造船廠都在里面持有股份,總和加起來已經超過了45。如果再算上一些來自本土的私人投資者的話,來自本土的資本在東非運輸公司里的股份已經超過了60,是絕對控股。故這家企業的注冊地雖然在新華港,但實際上是一家不折不扣的本土企業。不然的話,你以為憑什么東非運輸公司可以在印度貿易中占據主導地位?又可以在轉口貿易中分得最大一份利益?

  根據新華縣工商局的內部資料,東非運輸公司的經營范圍大得嚇人。除了正常的航運業務之外,該企業還可以經營機械設備、日用百貨、食品藥物、五金交電、通訊設備、化學品甚至是武器彈藥等特殊商品的貿易,資質比一般的貿易企業要寬泛得多,著實嚇人。

  其他的個人或貿易公司,要么專營某一類或幾類商品,要么沒有特殊管制商品的貿易權,總之經營范圍都受到了或多或少的限制。除了南鐵公司、加航公司、南海運輸公司等寥寥無幾的企業外,還真沒有一家可以做到東非運輸公司這種地步,更別提印度貿易還是特許貿易,需要貿易部頒發的牌照了。私人船主或貿易公司,想涉足這個領域,除了選擇成為東非運輸公司旗下的一級或二級代理人之外,基本沒有別的方法。

  “第烏商人”號運輸的貨物中就有差不多三分之一來自代理人。尤其是相對低利潤的日用百貨、食品藥物、染料皮革等等,甚至就連印度人擅長的棉布都有一些,不過是高級印花布。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其實也很簡單。東岸與印度的貿易額日漸增大,單靠東非公司一家是不可能包打天下的。而發展代理商,利用代理商的資金擴大貿易額(代理商需要給東非公司繳納“管理費”),獲取更大利潤的同時,也可以掌握龐大的現金流(許多代理商的銷售收入需要和東非運輸公司結算),這其中的好處是非常巨大的后世某寶發家的資本,靠的不就是延期支付給商家的貨款所沉淀下來的天量資金么?

  第烏管委會對這種情況也樂見其成。他們甚至與東非運輸公司結成了戰略同盟,幫助這家公司在當地更好地開展業務,包括但不限于打擊外國競爭對手、嚴查走私,與銀行(青島商業清算銀行)合作提供更便捷的服務等等。為此,他們在獲取巨額關稅收入的同時,每年也會收到來自東非運輸公司的大筆贊助,可謂是互利共贏。

  東非運輸公司如今在印度西北地區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阿拉伯商人了。這是一個有著千年航海貿易傳統的群體,熟悉印度洋的一切,在印度的人脈關系也非常不錯,尤其是在綠教徒入主德里,獲得大半個印度的統治權之后。不過現在印度局勢大亂,德里中央政府在德干高原上連連損兵折將,權威大損,以至于地方上的總督、將軍們蠢蠢欲動,來自世界各地的殖民者們自然也就不那么束手束腳了。他們在印度沿海建立了一個又一個堡壘,或通過拉攏收買,或通過軍事征服,或通過欺詐,控制影響了越來越多的土地和人口,甚至有的勢力公然建立起了殖民地。但所有這些外來殖民者沒有一個有東岸人這么狠,他們直接出動海軍第二艦隊的部分船只巡邏坎貝灣一帶的西北印度海岸線,打擊異己,壟斷貿易,而阿拉伯商人似乎是其重點打擊對象。

  其實早在五到十年前的時候,東岸海軍對阿拉伯商人到西北印度進行貿易還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當時很多阿拉伯商船滿載戰馬等商品抵達拉杰普特人的地盤進行貿易,獲利頗豐。可在印度局勢出現變化,馬拉地人愈戰愈勇,奧朗則布束手無策之后,東岸人的心思一下子就活絡了起來,他們開始收緊對西北印度沿海貿易的控制,同時培養自己的陸上代理人,第烏、淺島兩塊殖民地也進行了一次展界,野心昭然若揭。

  現在的第烏、淺島兩地,常年定居的東岸人已經有了一萬多,超過一半是登萊裁汰下來的軍戶。登萊開拓隊多年以來一直看不慣那些個草頭師,只不過人家勞苦功高,在東岸人進入大陸初期出力甚大,一時半會不好卸磨殺驢。但正所謂君子之澤三世而斬,東岸人不可能一直看著他們坐享其成,胡天胡地。這不,在形勢愈發穩固之后,他們終于動手,花了十年以上的時間,一步步清理、裁汰那些軍戶,并把其防區納入統治體系之中,一體建設。

  其實想想也是,這都和平兩代人了,膠煙線鐵路都通車多少年了,登萊全區去軍管化是必然的事情。以后這些仆從師怕是一個都剩不下,軍戶里能打的、服從紀律的抽調出來編入新軍,兵油子、刺頭及老弱全部裁汰,半強制地遷往東南亞、印度的殖民地,讓他們在當地生根發芽,繁衍生息,穩固東岸人的統治基礎。

  當然第烏、淺島兩地也有許多來自寧紹的移民。這個地方本就地少人多,多年和平之后人口更增,工作機會卻沒有同步增長,因此不少人出海討生活。早期很多人去了滿蒙,后來開始向廉梧管委會轄區、文萊、帝力、拉包爾以及西北印度跑。這些人敢打敢拼,經商能力很強,很快就在各處地方混出了模樣。如今的第烏,寧波人經營的產業很多,普遍比較富裕,登萊人則多進入政府機關,從政的比較多,把持著權力,兩者相互結合,就構成了東岸人在第烏、淺島等地的統治現狀當然頂層的官僚、技術人員、宗教人士和軍人,還以來自東岸本土的居多,他們才是殖民地利益鏈的頂端存在。

  “第烏商人”號從新華港出發后,先去了一下層拔島,并在當地的貿易中心卸下了一批貨,然后一路北上,分別在蒙巴薩島、摩加迪沙停靠,進行貿易的同時也采購了大量食品,一路運到了吉布提充作當地守軍的給養。再然后,他們還去了塞拉萊港,給他們補充了一批武器彈藥。那些拉杰普特人最近在沙漠里與阿曼人連番大戰,雖然連連勝利,但軍資器械損失頗多,繼續補充。而又了東岸人廉價出售的這批武器,相信他們便可以組織部隊,嘗試著向馬斯喀特進軍了。

  當年曾經不自量力與東岸人叫板的馬斯喀特蘇丹國,大概也存在不了多長時間了,他們海面被封鎖,無法貿易,半島上的阿拉伯“兄弟”也不怎么講情面,支援不夠,覆滅已經只是時間問題。對此,東岸人應當是樂見其成的。將印度西北部的拉杰普特人引入阿拉伯半島,本來就是東岸人攪亂當地局勢并尋求影響力的重要手段,后世某燈塔國可以通過以色列在中東攪屎的,東岸人自然也會玩這一招。

  離開塞拉萊港后,“第烏商人”號還分別去了巴林島及波斯的阿巴斯港,做了兩筆交易,然后才匆忙離開,趕在截止時間之前開往了第烏港。

  第烏港對“第烏商人”號蒸汽輪船的來訪十分熱情,對隨船帶來的武器彈藥和機械設備更是愛不釋手。成功展界后,第烏、淺島兩縣的土地大大增加,建立一些基礎的農產品加工廠的時機已經成熟。尤其是那批紡織、印染設備,更是第烏管委會最看重的,他們已經計劃好了,從印度人那里購買棉布、棉紗,然后在第烏、淺島兩縣織布并印染,產出的便是市場需求量很大的高級染色布、印花布,這對于地方政府的財政幫助非常大。

  第烏管委會雖然目前尚未向本土繳納“貢金”相比較而言,遠東的登萊每年繳納一百五十萬圓稅款,寧紹每年繳納三百萬圓稅款,新華夏島差不多也是同樣的數目但以如今這么繁榮的勢頭,未來保不齊也要上繳大量的稅金,不提前做好準備,擴大財源和稅基怎么行?要知道,第烏管委會背靠龐大的印度市場,一億印度人的產能是十分驚人的,消費能力也非常強,海軍又做得這么到位,幫助他們攔住了大量的競爭對手,陸軍也在想辦法控制陸上商業路線,他們若是再做不好,當本土不會換人么?

第烏管委會,未來即便不用每年上貢幾百萬,但一百萬圓總不是問題吧?人家中國大陸那邊的寧紹、登萊怎么發展的,好好學著吧!166網

無線電子書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