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五百十七章 革命性變化

無線電子書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小伙子們,要過海峽了,都打起精神來吧。龍王爺可不會拒絕送上門的孝敬,他很會喜歡享用牛肉、餅干、巧克力、酒以及你們的小命的。”1695年2月3日,波濤洶涌的德雷克海峽,一艘吞吐著黑煙的輪船正在艱難行駛著。因為風浪太大的緣故,甲板上的水手們非常忙碌。他們提著抽水機粗壯的水管跑來跑去,依靠主機提供的動力將打進船艙的海水盡力排放出去,以免船上的貨物遭受不必要的損失。

  船上所有的水管都是由橡膠制作的,取代了以往大量使用的硬質水管或皮管。水手們也很喜歡這種不漏水且柔軟的新事物,因為這大大加快了他們的排水效率。唯一的缺點,大概就是成本有些高昂,讓船東們不是很喜歡,但這又和他們這些普通水手們有多大關系呢?更何況,靖江港的國營橡膠廠也在不斷降低生產成本,以后這種新玩意會在極端保守的航海界越來越流行的。畢竟,你不能指望一種東西用幾十年還不改變,不是么——唔,好吧,后世貌似有款飛機的機身就幾十年都不改變,以至于鬧出了大新聞…

  “都站穩了,別慌慌張張的,像什么樣子?我王大膽手底下可沒你們這群孬種。有時候你越慌,就越容易出錯,按照平時的訓練,一步步來。”水手長的大嗓門仍在繼續,而在他聲嘶力竭的呼喊聲中,水手們確實平靜了許多,按部就班地開始了排水工作。

  這是一艘蒸汽輪船,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蒸汽船”(蒸汽機帆船),而是鎮海造船廠出品的新式全蒸汽動力輪船,是于氏家族(于興國)旗下船隊唯一一艘蒸汽輪船,同時也是最先進的船只。這艘標準排水量超過2200噸的大船加入于氏船隊不過區區三個月的時間,就已經執行了一次前往南非運輸印第安移民的任務——想象一下吧,巨大的、潮濕的散貨艙里擠滿了焦慮不安的人們——現在又接了孫春陽南貨鋪往智利一帶運輸食品、日用品的單子,可謂是一刻不得閑。

  他們這艘船是從青島港出發的,中途在鹽城和興南港各停靠了一下,然后便直接南下,打算越過合恩角進入太平洋。合恩角附近高聳的亂石灘上,有隸屬于海軍的燈塔及氣象觀測站,為來往船只提供一些指引。只可惜他們還沒有建立通往興南港的海底電纜,無法及時將海面上的風浪狀況通過電報發送過去,不然的話,倒是可以給來往于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的船只提供更準確的情報,讓他們自行判斷是通過麥哲倫海峽安全還是繞過合恩角更安全。

  很顯然,于氏家族的這艘船不愿意面對漂浮在海峽內的巨大冰山,這在夜間航行時是一個巨大的隱患。因此,他們選擇繞過合恩角,走風高浪急、海況更加惡劣的德雷克海峽,也不愿意面對冰山的威脅——一旦船只沉沒的話,不單單是人員和設備的損失,這每年的保險費必然也將上漲到一個新的等級,這是船東所無法接受的。

  “海峽的風浪確實很大啊,不知道當年張前輩是如何探索南極的。”輪船艉樓的一處欄桿旁,出現了兩位面無表情,但衣著非常考究的人,其中正在說話的大家都認識,本船的船長,但另一位站在船長旁邊的年輕人就要眼生多了,只有船上的干部們才知道這是老板于興國的次子于濤先生,一位海軍的退役軍官。

  他剛才提到的“張前輩”是指東岸早期探索南極海域,并獲得命名張云海的航海家,后來擔任南海漁業公司總經理一職,在東岸的探險史上是一位繞不過去的人物。而也是這個人,在任期間大力發展了南半球東岸近海的捕鯨業務,使得東岸工業、食品、醫藥及服裝行業獲得了大量的寶貴原材料。就像現在大行其道的機器潤滑油,就大部分來自鯨(大概有三成左右來自海豹),為工業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眼前他們這艘船上使用的潤滑油就產自南海漁業公司,來的時候一路上還遇到了好幾艘正在奮戰的捕鯨船。在看到那些不過才兩百多噸的船只在怒海波濤中與鯨魚搏斗的時候,于濤也不得不承認,那些家伙稱得上勇敢二字。

  “據說現在探險船和捕鯨船也越做越大了。現代特種船舶廠的設計圖已經定稿了,等上海縣那邊的新基地全部投產,差不多就可以試制了。”船長叼著個大煙斗,在猛烈的海風中依舊悠然自得,只聽他說道“但漁業公司還有些抵觸,他們覺得船大了,成本就高,但捕鯨效率不一定提高多少,因此有些猶豫。也就南海漁業公司財大氣粗,開始了全面換裝,旗下的舊捕鯨船開始了逐步甩賣。你別說,還挺搶手的,買的人很多。”

  “船的發展趨勢就是越來越大,不論是捕鯨船還是貨船,都是如此。”于濤淡淡地評論了一下,說道“就像我們這艘船,一次能運一千大幾百噸的貨物,而且可以不分時候,四季都可出海運輸。這船只的利用率一下子就上來了,再不用因為洋流、風向不利而停在港口曬太陽了。只可惜還不是全鋼制的輪船,如果幾家船長再造出這種船只的話,那么散艙運糧食又如何?船還那么容易漏水嗎?”

  “現在的船就很不錯了。鋼制的龍骨和肋材,我覺得很好。這船,我很滿意。”船長猛地撮了一口煙斗,笑著說道“要我說啊,也別想著那全鋼制輪船了,目前不現實,價格肯定很貴。我們該做的,還是逐步擴大全蒸汽動力輪船的比例,擴大運力,這更實在。公司現在的業務重心,越來越轉移到太平洋一側了吧。在這里航行可不太容易,風帆船總是不太保險。”

  話說于氏家族的船隊現在經營著兩條主要航線。第一條是從阿勞坎港出發,沿著智利海岸北上,經龜島群島、大溪地、拉包爾前往中國,第二條航線就是在南太平洋環游,把南太平洋一系列的小島及澳洲囊括了進來。

  這兩條航線,也許以前看起來不怎么樣,但在默默耕耘了數十年之后,現在已經大有可觀之處了。像大溪地管委會,多年來就一直致力于征服周邊的各個島嶼,并整合當地土人到種植園內從事農業生產工作。而他們種植的東西,也從最初較為單一的谷物、甘蔗和水果,慢慢變成了甘蔗、水果、咖啡、可可、香草、胡椒等經濟價值較大的作物,然后在金華港統一進行深加工,產出的蔗糖、干果、咖啡、巧克力、香精、香料等特產,大部分都被拉回本土進行銷售,獲利頗豐。

  與大溪地管委會相比,拉包爾管委會的進度要慢一點,這是由當地的環境及資源傾斜程度決定的。不過,即便是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拉包爾管委會依然做到了自己能夠做到的極致,他們不但徹底搜檢了全島,建立了穩固的殖民統治(不再是像以往那樣只控制點了,現在是面),還派兵、派船征服了周圍許多島嶼,將東岸的旗幟插遍了這片熱帶海域。更有甚者,他們還幾次或通過貿易、或通過武力恫嚇的手段,大大擴張了在新幾內亞島上的勢力,并建立了包括莫貝港(莫爾茲比港)在內的數座殖民城鎮,統治了三四萬土人。

  這些土人,目前主要從事的是開采金礦的工作,每年都能穩定產出三到五噸的黃金,為國內的黃金儲備做出了不小的貢獻。當然我們也不能忘了新喀里多尼亞島,自從多年前東岸的探險隊抵達并發現幾乎“全島都是由鎳組成的”之后,島上鎳礦的開發工作就進入了穩步發展之中。現在,東岸本土研究不銹鋼、制作輔幣(硬幣)都需要大量的鎳,可以說這座島嶼也為東岸的經濟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總而言之,當初許多人提出的把南太平洋諸島嶼變成“東岸的加勒比海群島”的夢想已經實現了一部分。隨著這些島嶼開發程度的逐步加深,其產出物和經濟規模肯定會與日俱增。人口不必說了,經濟發展了,自然而然就會吸引大量的人前來定居,這都是相輔相成的事情。所以,自由想象一下吧,這是一個多大的航運市場?而且還是在當前沒有被好好開發的情況下呢,未來還大有潛力可挖。

  于氏家族多年前就布局太平洋的行業貿易。在那個大家都一窩蜂在大西洋、印度洋折騰的年代,他們此舉其實是不被太多人所理解的。但現在似乎到了收獲的時候了,于家在南太平洋一帶結識了很多地方商業家族,本身也擁有著大量熟悉當地海況的專業航海人才,如果航海裝備(蒸汽輪船)再趕上來的話,業務一定會有一個爆發性的增長。

  另外,于氏家族并不滿足于僅僅投資航運業,事實上他們還開始進軍陸地,在各個港口大肆圈地,興建了很多一流的倉儲物流體系,甚至就連東岸人剛剛殖民開發的利南港(位于后世新西蘭奧克蘭城附近),他們都在一片荒草之中圈了地。雖然目前還沒有建什么東西,但未來資金寬裕了,肯定會有更進一步的動作的。

  于濤和他父親于興國一直認為,蒸汽輪船的大行其道會對殖民活動帶來“革命性的變化”。目前這種慢悠悠的殖民節奏肯定會被徹底顛覆,像葡萄牙人費盡力氣才從本土運了一兩千名士兵(含大量的必備物資)到印度的情況,以后會越來越少見。大噸位蒸汽輪船會把運輸成本降到一個驚人的低位,地球各處間的距離也會被大大縮短。這個時候如果不能提前認識到的話,那么未來就要付出代價,這是毫無疑問的!

無線電子書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