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南太平洋(五)

無線電子書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手機請訪問  又一艘南鐵公司買下的廉價明輪小汽船沖進了蒙氏灣內相對風平浪靜的海面上。他們剛剛遭受了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雨,72噸級的小船不敢在海上多晃悠,因此便加大馬力一頭扎進了這個以首位探險者蒙虎命名的海灣內,以躲避惡劣的海況。

  這個海灣面臨著瓜福口海峽(瓜福島與喬諾斯群島之間的海峽),位于大瓜伊特卡島北側。這里最初是兩年前由蒙虎帶人“發現”,因此被命名為蒙氏灣,而海岸上還居住著幾十戶流放至此的八旗俘虜,他們由另外幾十戶山丹或巴塔哥尼移民監視著,兩者共同組成了一個小小的漁村——蒙氏港。

  蒙氏港是前往毛林港進行貿易的東岸船只的最后一個補給地,這個窮得叮當響的港口以向途經的船只出售蔬菜、土豆以及新鮮肉食(主要是山羊)為主要收入來源,平日里進口得最多的物資便是烈酒、煙草、布匹和谷物了。而在東面與大瓜伊特卡島僅隔著一條狹窄水道的阿森松島上、后世智利的梅林卡港的原址上,也有一個東岸共和國的流放地——藍鯨港,目前這個定居點有刑事犯及其家屬73人、清軍俘虜88人、不服管教的波蘭戰俘(一般是貴族出身)95人,此外還有自由的火地島奧納人、巴塔哥尼人以及蝦夷人、山丹人之類的外來移民計226人,全港總計人口不超過500人。

  蒙氏港、藍鯨港的存在,已經清楚地證明了,華夏東岸共和國至少從兩年前開始——就是南鐵成立的第二年——就已經開始往智利南部海岸線上那些破碎的小島上流放犯人。作為早期的嘗試性移民。而這。很可能也是南鐵公司敢于往西班牙人廢棄的奇洛埃島南端偷偷移民的底氣所在。反正。在《巴拉多利德和約》中,西班牙王國已經把智利南部的東南太平洋海域的捕魚權出售給了東岸人,那么東岸人在這些海域內就近設立一些臨時休憩補給的據點,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了——反正這事有的扯皮呢,到最后多半也是東岸政府花一筆錢補償,西班牙人順勢就坡下驢。

  不過要說東岸政府往這些地方流放罪犯純粹是閑得蛋疼,卻也不甚準確,因為他們還真考慮到了如何利用此地較為豐富的漁業資源了。由于秘魯寒流的影響。智利近海上升的海流使得海水中營養物質大增,因此形成了本地豐富的漁業資源。除了著名的竹莢魚以外,本地的鮭魚、蝦蟹的資源也十分豐富,在藍鯨港以北、奇洛埃島以東、巴里奧斯港(后世蒙特港)以南的科爾科瓦海灣這片海域,一直是藍鯨活動的主要場所,其密度之大,是世界其他海域所不多見的。后世曾經有過統計,當時存世的三千余頭藍鯨,竟然有超過十分之一生活在這片海域內,由此可見一斑。

  而為了有效發掘本地的鯨魚資源。提高公司收入,南鐵已經打算向現代特種船舶廠再專門訂購一些捕鯨船。然后以藍鯨港和觀海港為基地,在科爾科瓦海灣內開展捕鯨作業。捕獲的鯨魚出于隱秘的關系,將拖往藍鯨港進行加工,然后再將各種產品運回阿勞坎港,最終運回本土進行銷售獲取利潤。

  當然了,藍鯨港的作用顯然遠不止于此!從這里往南,一直到南緯50度左右的海域內,生長著數量極其豐富的鮭魚。后世的智利人在梅林卡港往南的莫拉萊達海峽(喬恩斯群島與大陸之間的海峽)內,除了夏秋季節定期過來捕魚外,還在此半封閉的水域內,設置了數量極多的鮭魚養殖場,而智利也憑此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鮭魚養殖國家,每年出口大量的優質鮭魚到外國市場,所憑借的便是這片冰冷而又干凈無比的水域。

  更何況,后世智利的大部分鮭魚養殖場都在莫拉萊斯海峽內(這片海域是智利的國家級保護區)——此地數量多如牛毛的小島給鮭魚養殖網箱提供了天然的掛靠點——而在此往南,一直到阿勞坎港以北的海域,其實都是可以用來養殖鮭魚的。也就是說,智利南部地區的鮭魚養殖潛力還遠遠沒有發揮出來,產量還能有一個很大幅度的提高。

  這種天賜財富怎么能夠放過!無論是東岸執委會還是擁有此地捕魚權的南鐵公司(東岸政府將獲得的捕魚權作為投資置入南鐵公司),都不會眼睜睜的看著這筆財富白白流走。這不,他們從兩年前就開始往這里流放犯人、安置移民,先期建設了兩個港口小鎮,以能夠給過往船只以及后面可能前來的移民提供充足的補給。

  在建設完這兩個小定居點后,南鐵公司已經開始了緊鑼密鼓的下一步的準備工作:養殖網箱的定制——這個需要專門向新華夏島訂購專門用劍麻制作的高級網箱,普通漁網恐怕扛不住在這片冰冷水域內養殖著的巨大的鮭魚;捕魚船只(部分為捕鯨船和加工船,部分為鮭魚、竹莢魚捕撈船)的訂購、水手的招募;數量同樣不少的海產品加工人員——這個其實好辦,只需從明國移民中抽出一部分稍加培訓就能勝任。

  做完這一切以后,南鐵公司還將在海峽南側的阿圭羅港(puertoaguirre)設立一個中途避風港,以給在這片海域內捕魚以及進行鮭魚養殖的漁民們提供補給及避風地點。與此同時,島上還計劃設立一個氣象觀測站和一個植物園,這兩個機構分別由海軍和農業部掌管。氣象觀測站負責觀測并記錄附近海域的天氣,同時還額外承擔著測量附近海域水深、繪制島嶼地圖等多項工作——當然這是一項長期任務,倒也不急著在短期內完成。

  而植物園就比較有意思了,因為農業部的專家在這個島上發現,整個智利南部山區的各類樹種,如山毛櫸、柏樹、松樹等都可以在此見到。此外諸如黃腿狐、智利鹿、智利河貍、小水獺、海豹等動物也能偶見其蹤,有時候如果運氣絕佳的話,你還能夠有幸一瞥鯨魚那龐大優雅的身姿,總而言之,這里你能夠見到在智利南部其他地方所能見到的一切。

  當然了,以上這些并不是農業部決定在這個理論上是東岸國土之外的地方設立植物園的全部因素,真正使得農業部下定決心在此設立植物園暨種子培育基地的最主要原因,還是這個島上發現了獨有的野生馬鈴薯品種。

  東岸首席農業專家、前農業部部長、現南鐵公司副總裁金科拉知道這個消息后,曾經苦思冥想了半天,最后在仔細研究了探險隊員們帶回來的土豆樣品后,推斷這里大概是土豆最初的原產地之一,土豆基因資源極為豐富,值得專門在此設立國家級的育種中心。

  眾所周知,土豆適合生活在相對寒冷的高原地區,如果生活在溫暖濕潤的平原,那么就很容易得病,品種也很容易退化。而智利南部喬恩斯群島,終年潮濕陰冷,各島懸崖高山聳立,這里適合馬鈴薯生長,也就不那么令人感到奇怪了。而把馬鈴薯的育種中心設在這里,自然也就能夠利用本地豐富的野生馬鈴薯資源,以及極為適合馬鈴薯生長的環境,來培育出高產的馬鈴薯種子或秧苗,這對于提高東岸共和國的糧食產量有著極高的意義。

  目前,這個島上已經有了幾十名農民,他們在幾名兵團堡學兵干部的帶領下,一面建設著自己的居所,一面等待農業部專家的到來,然后開始研究、培育這種被附近島嶼上的印第安人稱之為“阿奎那斯”的馬鈴薯品種。對了,這個島上預定要建設的港口,被農業專家金科拉起名為“慶豐港”——一個極為惡俗的名字——寓意未來華夏東岸共和國馬鈴薯和鮭魚的產量將會喜獲豐收,漁民和農民們將會為此大肆慶祝。

  不過慶豐港的這些農民們顯然不是本地第一批外來者,本島及附近一些散碎小島上最初的移民,自然還是來自北美大陸的野牛以及東岸人培育出的各種山羊綿羊了。這些動物在這些破碎的無人小島(有些上面居住著少量印第安人,他們以獨木舟為主要交通工具)自由自在地繁衍著。沒有天敵、食物豐富(這些島上到處是丘陵、幽暗的樹林和密布的荒草)、相對封閉的環境(意味著疾病不易傳播),相信假以時日,這些放養的動物的種群數量,必將會迎來爆發式的增長。

  從南緯42度一直到52度,智利沿海分布著數量龐大的破碎島嶼。在正常人看來,這些高山聳峙、冰川林立、陰暗潮濕,且終年西風怒號的散碎島嶼,大概是沒有絲毫價值的累贅之地。可在東岸人看來,這里確是一塊天尊賞賜下來的寶地,冰冷清潔的水域里生長著數量龐大的鯨魚、鮭魚、竹莢魚及珍珠資源,島上森林密布(大部分可以用來造船),海豹、河貍、水獺、狐貍等具備極高經濟價值的動物也比比皆是,此外更是適合培育一些高產的馬鈴薯品種。綜合上面這些因素來看,這里明明是一塊寶地嘛!恐怕也就西班牙人看不上這種地方了,對于以農耕和漁業為主的東岸人來說,這確是一塊難以割舍的財富源泉,是必須緊緊攥在手里的。

  而東岸執委會當然也是這么看的,在他們的眼里,南錐地區的土地,以后都是華夏東岸共和國的天然領土。誰要是不承認這一點,那么他們自然會“幫助”他深刻認識到這一點!(

無線電子書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