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1572 入侵歐洲

無線電子書    巨星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獨立日”僅僅用兩周時間就創造了兩億兩千四百萬美元的北美票房,毫無疑問地成為今年年終票房排行榜的強有力競爭者——事實上已經有許多媒體迫不及待地宣布,此時“獨立日”已經將年終票房冠軍的頭銜牢牢地收入囊中了。

  在“獨立日”上映之前,雖然關于票房的討論始終沒有間斷過,這部電影本來就承載了整個北美電影產業的希望,但誰又能夠預料到這就會是改變歷史進程的一部作品呢?而且還是以如此驚天動地的方式!

  當人們討論“獨立日”時,工業光魔所制造的驚人電腦特效無疑是首要功臣,這也是改變整個好萊塢工業的核心要素;但卻沒有人能夠忽略雨果的效應,前有“兩千萬俱樂部”的頭銜吸引無數關注,后有首映儀式的轟動效果,更不要說那些為了雨果友情客串的群星好友了,當然也沒有人會否認雨果為電影注入的魅力。

  就如同“生死時速”一般,也許角色本身沒有太多的發揮空間,但雨果總是能夠帶來驚喜。這一次也不例外,“獨立日”的成功之中,至少有雨果的一半功勞。

  在過去兩周時間里,有許多電視節目都針對這一點探討過了:如果男主角更換一名演員,那么“獨立日”還會取得如今的輝煌嗎?主流觀點認為顯然是十分困難的。

  的確,許多作品之中,主角的影響力是微乎其微的,比如說“未來水世界”,即使換了雨果,他也沒有辦法拯救這個糟糕的故事;比如說“侏羅紀公園”,即使更換一批籍籍無名的演員,電影一樣會大賣,因為人們走進電影院觀看的是恐龍,而不是人類。

  這也是控制成本派所堅持的立場,他們認為過度依賴電腦特效、過度依賴爆炸特效,這會讓電影產業逐漸變得畸形,演員的作用也會逐漸被弱化,讓電影成為只剩下狂轟亂炸的糟糕音樂錄影帶。

  他們堅信,像“死囚漫步”這樣,或者是像“日出之前”這樣,依靠劇本的精彩和張力、依靠演員的演出和魅力,讓整個電影綻放出無窮魅力的作品。才是電影的本質,也是人們不應該忘記的部分。

  原本人們也都認為“獨立日”是這樣的作品——更換演員也無所謂的電影,但仔細探討之后,主流觀點也認為,這是行不通的。雨果雖然戲份有限,但他的穿針引線,他對角色和故事細節的把握,包括他所演繹的男主角,都是“獨立日”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正是得益于雨果的存在,“獨立日”才沒有淪為無數爆炸的集合,反而是將親情和愛情兩條線演繹出了與眾不同的細膩來——即使不足,但對于商業電影來說已經實屬難得了。

  簡而言之,作為男主角,雨果給木偶注入了靈魂。

  更不要說雨果在北美市場無與倫比的強大號召力,至少有三分之一乃至一半的觀眾,都是因為雨果才走進電影院的,享受了這前所未有的觀影體驗。

  從“義海雄風”到“七宗罪”,從“日出之前”到“死囚漫步”,雨果出演的作品幾乎都是小成本小制作,但是這些作品都創造了票房奇跡,這也使得雨果成為了北美最具號召力的男演員。但客觀來說,這些電影都不是傳統意義上真正的商業電影,雨果身上所謂的“商業號召力”、“票房吸引力”始終都沒有得到最嚴格的檢驗。

  這一次,血統純粹的“獨立日”僅僅用了兩周時間,就清晰證明了雨果當今北美電影市場無人能敵的強大號召力,“獨立日”不僅成為了雨果個人第三部票房過兩億的作品,而且幾乎是板上釘釘地將超越“生死時速”成為他目前為止個人票房最高的作品。

  人們現在最為好奇的是,“獨立日”的最終票房究竟能夠走到什么高度?

  北美大陸的熱潮漂洋過海影響到了整個歐洲大陸,原本對商業電影并不感冒的歐洲大陸一直都比較冷靜自制,他們沒有表現出對“獨立日”太多的興趣,只有英國和德國兩個國家打算在七月第三周放映這部電影,倒是南美洲更加積極主動,阿根廷、巴西、智利、委內瑞拉等國家都與美國同步上映。

  可是,大西洋彼岸的狂熱不僅僅成為了北美影史二十多年來最大的盛事,同時也深深地影響到了歐洲大陸。這是一場電影的產業革。命,即使歐洲大陸對好萊塢商業電影不屑一顧,但電影市場還是不可免俗地受到了影響。

  由于歐洲只有英國和德國打算在七月第三周上映,這讓歐洲大陸的諸國都開始沸騰了起來,包括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瑞典在內的國家都第一時間得知了“獨立日”在北美掀起的狂潮,他們都紛紛要求本國能夠盡快上映“獨立日”。

  這樣的情況在網絡根本沒有普及的1996年,絕對可以稱得上是無比罕見的。人們的消息來源基本都是本國報刊雜志的情況下,卻引發了如此多注意,從這個側面就可以看出各國媒體對北美狂潮的關注了。

  事實也是如此,歐洲大陸的主要國家之內,在過去一周時間內——已經比北美滯后一周了——足足有超過四十七家本國主流媒體以及近一百三十家大大小小的媒體進行了報道,傳達了北美大陸萬人空巷,瘋狂涌進電影院里觀看“獨立日”的盛況。這難得一見的盛況也成為了歐羅巴大街小巷里茶余飯后的談資。

  可以說,“獨立日”的熱潮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影響著全世界的電影市場,從“終結者2”成為第一部投資過億的電影作品以來就引起的爭論,經過這些年的沉淀和醞釀之后,似乎終于尋找到了出口,酣暢淋漓地宣泄了出來。歐洲大陸作為全球最重要得電影市場之一,自然也不能例外。

  歐洲大陸上的各個國家都紛紛地找上了二十世紀福克斯,希望能夠盡快引進“獨立日”。事實上,即使他們不來找二十世紀福克斯,凱文彭斯也是不會放過海外市場的,這本來就是重要的戰略環節,他們和各個國家的主流院線一直都在談判著。

  不過九十年代前半期的海外放映,很少會和北美同步,更多時候都是等北美上映了之后,外國院線考察了北美的媒體綜評和觀眾口碑之后,再決定是否引進、什么時候引進。原本這一次“獨立日”也不例外的,特別是羅蘭在拍攝“獨立日”時完全就是瞄準美國觀眾,這個劇本的視角都是以美國觀眾為出發點的,所以“獨立日”在海外市場的發行前景是被看低一線的,至少比不上“侏羅紀公園”、“真實的謊言”這樣的作品來得受歡迎。

  可是電影市場的變化就是如此迅速,北美的狂潮席卷而來,迅速地影響到了世界各個角落。現在看來,歐洲各個國家也不能免俗,他們本國的主流院線都開始加快腳步了,希望能夠盡快地分一杯羹——商人本色,不分國籍也不分人種。

  在這樣的情況下,二十世紀福克斯宣布了雨果的最新行程,他將會出席“獨立日”在倫敦舉行的首映式,隨后還會前往柏林參加“獨立日”的相關宣傳活動。這也意味著“獨立日”的全球戰略正式展開。

  這下,整個歐洲大陸都要炸鍋了。

  雨果對于歐洲人來說始終有著難以言喻的吸引力,從“低俗小說”勇奪戛納電影節影帝,到“日出之前”問鼎柏林電影節最佳導演,再到“死囚漫步”為他捧回柏林電影節的最佳男主角獎杯,雨果作為一名出色的演員,而且是魅力十足的年輕演員,得到了歐洲文藝電影的熱烈追捧。

  再加上此前“辛德勒的名單”、“生死時速”、“七宗罪”等作品都在歐洲大陸廣受好評,票房表現絲毫不遜色于北美。可以說,目前在整個歐洲大陸之上,雨果絕對是好萊塢最具代表性的標志符號。

  但是雨果卻始終沒有參加過電影的海外宣傳活動——除了參加歐洲三大電影節之外,即使是當初備受歡迎的“辛德勒的名單”,雨果都沒有前往歐洲進行宣傳。這對于歐洲觀眾來說,一直都是一個遺憾。

  這一次情況終于發生改變了,為了宣傳“獨立日”,雨果在過去兩周時間內就出席了北美的許多宣傳活動,這也是雨果消失了七十多天之后,曝光率最密集的一段時間,讓年輕火山們真正地感受到了來自雨果的無窮魅力。

  現在,雨果還將會繼續宣傳下去,他把宣傳的熱潮親自帶往倫敦和柏林,這剎那間讓整個歐洲大陸都熱鬧了起來,似乎這片土地上所有的電影愛好者都開始騷動了起來。如此場景,如此陌生,卻又如此熟悉——雨果在北美掀起的狂潮原封不動地轉移到了歐洲,就好像是大西洋的暖流一般,從北美大陸東岸轉了一圈之后,經過赤道,又溜達到了歐洲大陸的西部沿海。

  第一個感受到這股暖流威力的,赫然就是陰雨連綿的英倫三島,位于東南方位的倫敦,迎來了1996年入夏以來最火熱的一個高溫天氣,因為——雨果蘭開斯特來了!

無線電子書    巨星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