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九十章:收復遼東

無線電子書    軍閥治世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軍閥治世  軍閥治世。

  整個遼東,此刻已是打成一團,各營的士兵分成連級單位,開始在整個遼東四處掃蕩滿洲女真。()

  多鐸這一跑,滿清這個國家算是覆滅無存了。

  遼東軍第一、第三步兵營,及山東軍第二騎兵營,組成的西線戰場,在推進中遭到的抵抗并不強烈。

  游學鋒帶著遼東軍第一步兵營先取廣寧,又沿大凌河一路攻除滿清戰堡二十余處,然后兵進義州。

  此義州非朝鮮義州,而是大凌河防線的重要城池,在崇禎四年的大凌河之戰中被滿清攻取。

  而吳永亮則帶著四千騎兵,和第三步兵營營長石云翼,直接渡過大凌河,在小凌河對岸駐防。

  在小凌河駐防,乃是紡織錦州、松山一線的朝廷官軍乘機竊取山東軍的戰果。

  山東軍與清軍的作戰實在太快了,僅僅兩天,第一天渡過太子河、渾河,第二天與清軍決戰渾河。

  第四天,吳永亮和石云翼便帶著兵馬出現在了小凌河對岸。

  這直接把錦州和松山的官軍搞得一頭霧水,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么,這些山東軍怎么跑遼西來了?

  遼西官軍的夜不收連日出動,終于得到了一個令人震撼的消息,山東軍在渾河竟然大勝十六萬清軍。

  并且還攻克了沈陽。山東軍正在整個遼東到處收復失地。

  鎮守錦州的祖大壽,連忙帶著人前去拜訪小凌河對岸駐防的山東軍,吳永亮和石云翼與祖大壽在小凌河對岸互相寒暄了一陣,祖大壽很快從他們二人的話中隱約知道了他們的意思。

  不想讓朝廷大軍過河搗亂。

  亦或者說,趙巖看上了遼東這塊地盤,朝廷一邊玩歇著去。

  祖大壽知道了山東軍的意思,回到錦州后很識相的沒有任何動作。

  滿清一滅,趙巖只感覺一身輕松。

  形勢已經不再像以前那般緊迫,已經不必要整天想著要怎么才能最快的壯大軍事實力。

  二十萬職業軍,好像還是有點多了。

  趙巖突然生出這樣的想法。

  但在不影響發展的情況下,職業軍多一些也是很必要的,畢竟解決了遼東,還有大明和海外殖民地那么遼闊的地盤等著去占據。

  只有擁有足夠的兵力,才能吞得下。職業兵前面打,義務兵后面守,這個方式還是不錯的。

  趙巖在感覺輕松過后,更在意的還是遼東能搞到多少銀子,抓到多少滿奴的問題。

  就如劉恒所算的一般,一個苦力在山東起碼要一兩銀子工錢,而在南方一些地區甚至更高。

  抓一個不要錢的奴隸回來,一年就能收益最少十兩銀子。

  一個人十兩,一個百萬個人就是一千萬兩,兩百萬人就是兩千萬兩。

  這有是為什么趙巖如此熱衷運倭奴的原因了。

  在這個蒸汽機還沒有大規模投入使用的年代,奴隸是存在價值的,而且利潤還很大,更不會搶了百姓的飯碗,畢竟趙巖還要修很多工程,用工量是非常大的。

  用這些奴隸來修工程什么的,就會創造很大的隱性收入。這一點,明王朝是普遍存在的。

  不過明王朝是將自己的子民作為隱性收入的對象。趙巖則是直接抓異族回來當奴隸。

  國與國之間,沒有什么正義與公平,在這個地球上,國與國只有弱肉強食,實力弱小的國家不是依附強大的國家,就是被強大的國家吞掉。

  美國在后世就很囂張,打這個國家打那個國家,很多人用這一點來批評美國是假民主,思路本身就不對,不管是否是真的民主也好,假的也好,國與國之間是沒有民主的,就算是在二十一世紀也是一樣。不然還要國界做什么?干脆把國界一抹,來個地球共同體。

  而二十一世紀的國家,則分為兩類,一種是不斷強壯自己的國民,狠抓教育,大搞科研,創造一個能讓公民發揮出自己潛力的環境,以求能在其他國家身上謀取到利益。

  一種則是搞愚民,不抓教育,也不怎么搞科研,以壓榨人民和同族為目標,也就是以統治為目標,而不思進取的國家。這樣的國家最終的下場只有滅亡,在不斷的發展之下,雙方實力越拉越大,滅亡只是遲早的事。

  趙巖穿越到這個年代,世界還處于蒙昧時代,不乘機大肆擴張豈能對得起這樣的機遇,就如馬克思所說的一般,資本家的每個毛孔里都流著骯臟的鮮血,若以馬克思主義這樣的角度去審視自己,趙巖的確感覺自己挺骯臟的,整天想著抓捕奴隸,殘害世界人民…

  按理說,滿清兩百萬的人口,抓個五六十萬青壯來當苦力應該沒什么問題吧趙巖心里預算著數量,一邊打算明年把多少奴隸投入鐵路建設當中。

  不多遼東的形勢也不太好,劉恒在報告中說,遼東的漢人大多缺糧。

  在這冰天雪地的季節里缺糧,可見遼東的漢人過的是什么樣的日子了,在這樣的條件下,因為饑寒而造成的死傷定然較為慘重。

  目前山東的船只中,三十艘飛剪船調往美洲支援殖民地去了,南洋分隊搶回來的商船已經前往日本運輸倭奴。

  剩下也就是原來的七十艘商船,這些商船看來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要不斷往旅順運輸糧食、棉衣等物資了。

  趙巖馬上讓人往龍口調集糧食,今年秋收剛過幾個月,糧食很是充足,米麥雖然不多,但紅薯粉干絕對多,堆得滿倉庫都是。

  大手一揮,就是八百萬石粉干,八百萬石一般也差不多了,畢竟遼東的漢民,估計最多也就兩百多萬。

  滿清之前怕漢人造反,先把富戶殺光,又把窮鬼殺光,接著人力不足了,又開始進關擄掠人口了。

  把漢人擄掠到遼東,自然是拿來當奴隸使喚。

  前前后后搶的人,加上繁衍的新增人口,絕對不會超出三百萬,八百萬石糧食足夠讓兩百多萬人撐過這個冬季和明年春季了。

  當然,遼東這樣的大勝,更是增長名望的好時機。

  崇禎既然對他動手,趙巖自然不會玩愚忠,以后自然不可能把權力還給他,所以在使用武力的同時,宣傳攻勢也是要配合行動的,讓自己的名望高出崇禎,是宣傳重點。

  《大明日報》就是趙巖目前手中的王牌。

  《大明日報》的售價很低,只要一個銅板就能買到一份,所以銷售量非常大,但這樣的價格對于報紙來說,依舊有利潤可賺。

  由于使用了活字印刷,加上登萊的紙張生產起步很早,在工藝上也是最為頂尖的,成本也是最低的,所以價格自然就低了。

  活字印刷在大明并不普遍,因為這年代的文人買書都是買那種雕版印刷的,因為這樣有藝術性,用活字印刷出的書籍在銷售上并不是很好。

  古代的文人嘛都愛講究一些東西,登萊印刷出來的書籍,賣出山東的價格是最低的,比建陽、建安印出來的‘泛濫版’書籍賣得還要低,結果銷量也只是取代了閩北印刷行業的那一部分,那些雕板精致的印刷書照樣賣得好。

  雖然說活字印刷在后世名列四大發明,但在應用上卻是很少很少。

  但《大明日報》在一些省份還是有虧損的,畢竟不是每個省的情況都一樣,在報紙傳遞中就占據了較大的成本。

  而報紙這個東西,在宋代其實早就有,在發達的地區也較為普遍。同時宋代也有審核部門,宋代可以說是在生產管理上最為精密的封建王朝,很多管理方式都是非常超前的,所造就的繁榮,成了歷代無法超越的巔峰存在,只是重文輕武太過嚴重,已成趙巖的反面教材,這才是趙巖要在不影響生產的情況下建設二十萬職業化軍隊的原因。

  前幾天發出去的那份刊有《打到沈陽過春節》的報紙,在山東一經發行就被搶購一空,而在其他各省的銷售情況還未傳回,一些省份還未把報紙發出,不過想來也是不錯。

  正如趙巖所想,那篇《打到沈陽過春節》的戰地報道,讓大明日報的銷量在當天猛增,許多不看報紙的人也專門去買了一份。

  自從清君側之后,趙巖的名聲自然是名揚整個大明,但名望就說不上好了,一些人支持趙巖,一些人則對趙巖懷著敵視的態度。

  如兩淮鹽商,江南布商,鄭氏集團,還有一些明王朝的死忠,對趙巖都很不爽。

  看到那篇春節前打到沈陽的戰地報道,很多人都人都認為這是山東軍在吹牛皮,而且很快這個牛皮就會不攻自破了。

  只有山東的百姓才不覺得自己的子弟兵們在吹牛皮。

  很快,新一期的《大明日報》,開始對遼東大勝大報特報。

  殲滅清軍二十余萬,渾河決戰十三萬,撫順又殲七萬,解救漢民二百余萬,抓獲女真野人預計也將超過兩百萬。

  同時趙巖也在《大明日報》上宣布,遼東不出半月將全面收復,建虜也已無翻身之地,兩宋異族之禍大致剪除。然建虜殘部,及蒙古各部落,依舊是未來一段時間內,大明的主要安全威脅。

  同時被虜至遼東的各地漢民,若有想要返鄉者,山東軍將把他們送回關內。

  這一期報紙一經發行,銷售量便一路猛增。

  蕩滅建虜,可謂是天大一般的事。

  朝廷官軍在遼東一敗再敗,讓多少大明志士為之心痛,之前趙巖揚言三年復遼,在很多人看來那是不可能完成的。

  但趙巖只用了兩年,便已將遼東收復。

  之前質疑的聲音一下啞火了,什么打到沈陽過春節,人家山東軍打到沈陽后連春節都不過了,直接開始全面收復遼東了。

  遼東,這個困擾了大明將近五十年的問題,終于被蕩滅。

  趙巖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他從不說大話,三年復遼,他只用了兩年,甚至嚴格的說,他只用了一年。

  紫禁城內,崇禎收到消息,心情很復雜。

  他不得不承認,在軍事上大明無人可與趙巖相比。

  最近一段時間,大明的政務,都被內閣給包攬去了,這讓崇禎有了種久違的輕松,同時也有了更多的時間去鉆研一些東西。

  最主要的還是理財方面,軍事上由楊嗣昌去干就行了。

  楊嗣昌自被趙巖放了后,表現出了苦干、硬干、強干的精神,讓崇禎很欣慰,最近朝中的大事,無疑就是軍費上的撥款問題。

  崇禎還擁有兵權,理論上,內閣與皇帝分工,一個掌握政權,一個掌握軍權,但內閣到底會給多少軍費,卻是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

  內閣有趙巖撐腰,壓根不怕崇禎。

  所以這兩天內閣與幾個太監部門爭得很厲害,暫時還沒有個定論。崇禎覺得,與其指望內閣,還不如自己想辦法多賺點銀子。

  他趙巖能從一窮二白的鄉下土豪,幾年發展到這個地步,他自然也可以,這一點崇禎有著他盲目的自信心。

  但他對這方面涉獵很少,所以決定明年趙巖大婚時,去山東巡訪一遍。

  崇禎十年,可謂是個多事之秋。

  然而,大明各地卻出現了愈加穩定的勢態,先是開春后趙巖攻遼,將黃臺吉圍在朝鮮,全殲進入朝鮮的清軍,只有部分清軍跑進了山區當中。

  之后又是趙巖西征流賊,生擒闖王高迎祥,又招撫劉國能一部。

  緊接著就更勁爆了,趙巖突然打出清君側的旗號,直接走海路進攻京師,不到半個月就拿下了京城,然后迫使崇禎簽訂《立憲約法》。

  年末時,山東軍在遼東再次發動攻勢,一舉收復遼東。

  東北的建虜已經被蕩滅。西北的流賊,在征剿和救濟之下,也漸漸消聲滅跡。李自成、張獻忠與羅汝才等大部流賊紛紛就撫熊文燦。

  流賊在西北已經無法生存,自從趙巖征剿西北后,流賊被打掉大半,同時還在陜西大肆移民,并運糧救濟。

  在餓不死的情況下,已經沒有人愿意從賊。同時孫傳庭將十余萬官軍調集陜西,陜西流賊有的竄入四川,有的竄入湖廣。

  四川有遼東軍第二營,同時還有秦良玉的兵馬。進川和找死幾乎沒有什么區別,所以各部流賊紛紛就撫,熊文燦是一個一個的往上報,內閣就穩定著想,也一個個的給了官職。

  那些流賊目前還很安分,自然不是因為熊文燦和朝廷的官職,而是在忌憚趙巖的征剿,趙殺星的恐怖,流賊之中人盡皆知。

  趙巖在《大明日報》上就曾對這些這些流賊表態過,若誰敢詐撫,定派重兵剿滅,這讓那些受撫的流賊一時不敢再亂來。

  過不了多久,就是崇禎十一年了。

  趙巖相信,到明年,大明的形勢將更好。

無線電子書    軍閥治世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