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四十五章:趙巖不買賬!

無線電子書    軍閥治世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軍閥治世正文  軍閥治世正文。

  不日,二十艘飛剪船從日本返航。()

  這次返航帶來了一個好消息,王文岳已經在關東平原站穩腳跟,并且已經將江戶圍住,三萬鄉勇投送橫濱后,王文岳便要實施對江戶的進攻。

  趙巖看完王文岳送來的作戰報告,十分的滿意。對日作戰基本上沒有什么懸念,以王文岳在關東的作戰過程來看,日本軍隊的戰斗力非常弱小。

  就算是王文岳在日本進攻受挫,以山東的實力,隨時可以再動員數萬人投入日本戰場,畢竟現在山東人員猛增兩百余萬,山東在農業方面已經不缺人口。

  同時這次從日本運回了七萬多青壯倭奴,更是免費的勞動力,這些人口紅利,每天都能給趙巖貢獻不少的收入。

  “這些倭奴,就留在山東,頂替作戰士兵的生產。”趙巖想了想說道:“先給那些烈士家屬免費發放,每戶一到兩個倭奴。”

  “公子,這些倭人的具體管理還得明確,否則會導致混亂出現。”趙全對趙巖說道,“若是私人對倭奴過分虐待,定然會引發倭奴反抗。”

  “這樣的現象的確不得不防,那便如此吧那些武士出身,或者被俘虜的德川幕府士兵,都送去挖礦。而那些農民出身的倭奴,則免費給烈士家屬發放一名。但由屯地專門進行集中管理。同時制定《倭奴管理辦法》,禁止虐待倭奴,集中管理時,吃穿方面,不能讓他們挨餓受凍,生產積極性方面,可以參照郭摯云在夏威夷的種種策略。”趙巖說道,越想越覺得自己這個主意不錯。

  從日本不斷抓捕倭奴,讓這些倭奴取代鄉勇的勞動位置,然后趙巖再不斷擴軍,這樣一來就算他擴軍再大,生產方面的影響也不大。

  至于管理方面,倭奴要由官方進行直接看管,這樣一來就專業得多,即能防止倭奴動亂,同時還能讓倭奴發揮出最大的生產力。

  不過趙巖突然想到了未來的某種可能,于是對趙全說道,“那些長得太丑的,也拉去挖礦。”

  像美國,抓了那么多的黑奴過去,結果造成了白人夾雜黑人的情況,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倭奴必然會有取得自由的時候。

  混血并沒有什么,一個民族最重要的還是意識問題,只要你覺得自己是漢人,那么你就是漢人。

  問題是不能給民族的基因留下瑕疵。

日本人和中國人都屬于黃種人,在這種征服下的混血并無問題,不過那些長得丑的,還是丟到礦山去挖礦吧  “另外成立‘海外勞工管理局’,官面上把倭奴改稱‘海外勞工’一詞,分三個部分,一部從事‘農業生產’,一部從事‘工業生產’及城市清掃等工作,一部分從事‘基礎建設’,長得丑的全拉去進行基礎建設。”趙巖將管理的策劃工作一一想好。

  趙全點了點頭,馬上前去照辦。

  不出兩日,‘海外勞工管理局’就成立了,人馬從工商局抽調,《海外勞工管理辦法》就在‘海外勞工管理局’的制定下出爐了。這是一個很粗糙的管理辦法,最核心的內容就是不允許虐待‘海外勞工’,必須對‘海外勞工’的基本需求進行滿足,至于工錢,上面沒有任何規定。

  海外勞工,這一詞匯,不過是用來包裝‘奴隸’一詞的,奴隸自然沒有工錢。

  奴隸的作用,就是用來賺取人口紅利。后世中國的經濟,就是用數億農民工的人口紅利支撐起來的,可見人口紅利的巨大能量。

  同時《海外勞工管理辦法》規定,私人不允許擁有‘海外勞工’,海外勞工歸國家管理,其勞動之產出,亦扣除其基本需求外,歸為國家所有。

  至于給士兵分配倭奴的政策,則改為在國家的分配下,對服役士兵家中產業進行輔助生產。生產所得歸服役士兵所有,但倭奴依舊是國家所有,國家有權進行更變。

  趙巖看著地圖,久久沉思。

  全球這么大,他的愿望就是在有生之年吞下最多的土地。

  目前趙巖的勢力范圍,其實只有山東東三府及遼東半島、朝鮮,至于山東西三府,雖然在行政上已經歸他管理,但在實力方面,除了在人口方面有所增強外,錢糧方面幫助亦不大。

  西三府的土地,還掌控在藩王、地主、商人及孔家手中。

  若說他的基礎,還是較為薄弱。

  目前沒有打倒崇禎,更沒有打到所有特權階級,他還不能對大明的實力進行最大程度的整合。

  他之所以能取得目前這樣的成就,全因東三府乃是荒蕪之地,那些特權階級并不強大,這才被趙巖一一掃除。

  而東三府則完全是靠自己開發。

  在還沒有對特權階級動手前,趙巖只能自主開發處女地,所以未來開發的重點就在于遼東與朝鮮。

  遼東與朝鮮的農業是按照農場的模式進行開發,所以必須有足夠的倭奴作為農場的生產。

  對日戰爭必須曠日持久,除非日本愿意簽署條約。所以在日本的兵力還得進一步增加,以保證對遼東、朝鮮的開發。

  除了自主開發新地區外,對大明的整合也要加快速度。

  打垮崇禎。

  只有把崇禎打垮,打掉中央皇朝的絕對權威,趙巖才能逐步對大明的特權階級動刀子,但這個過程中,必須盡量避免混亂的發生。

  如果崇禎倒臺,必然會造成混亂,因為趙巖的兵力還無法用于撲滅各省動亂的行動中去,所以混亂必須避免。

  唯一的辦法就是打上一仗,讓崇禎老實點,不要妨礙他在遼東和日本的作戰,以及人口的遷移。

  此次清君側,勢在必行。

  “此次勤王之兵馬無需太多,只需炮兵與騎兵便可,保險一些的話,再來個步兵營。”趙巖想明白自己的目的是什么,動機是什么,對此次清君側所需兵馬的數量也有了個底。

  當天,趙巖便帶上參謀部,直接帶上八千騎兵,及遼東軍第二炮兵營,迅速登上從日本返航的二十艘飛剪船,直奔天津而去。

  同時命令遼東作戰參謀部,調遣朝鮮遼東軍第二步兵營登陸天津塘沽。

  朝鮮有三線部隊駐防,加上鴨綠江又遼東方面的兵馬封鎖,對付竄入山區的清兵足矣,遼東軍第二步兵營原本是要投送到九州島的,不過計劃必須推遲。

  此刻,各地督撫接到崇禎的圣旨后,立即展開對濟民客棧及《大明日報》的查封,唯有山西、南直隸五府未動,只是暫時限制《大明日報》的發售,并未進行查封,盧象升與朱大典二人自然知道這是趙巖的產業。

  八月初九,山東貼出《清君側告書》,頓時全魯震驚。顏繼祖嚇得直接從椅子上癱坐了下去,簡直是面如土灰。

  顏繼祖萬萬想不到,趙巖竟然這么早就對朝廷動手了。原本他還以為還要過個十幾年,到那時,他早就不在山東當巡撫了,同時即不得罪趙巖,也不得罪皇帝。

  他的算盤打得雖好,但計劃趕不上變化。

  而山東的士紳在震驚之余,卻不敢輕舉妄動,因為趙巖已經控制了全山東的兵馬,在山東找不出任何一支其他武裝勢力。

  衛所悉數被趙巖掌控,同時趙巖還在山東各地團練鄉勇,全部都安插了經過洗腦的軍政人員。

  行政方面,那些衙門更是沒有半點權利,全部被趙巖給架空。自然,輿論也就在山東一面倒向趙巖。

  “朝廷竟要與建虜議和,同時禁止各省百姓移民山東,這不就是給建虜喘息之機嗎?這不就是讓流賊有壯大的根基嗎?齊魯將士在前線拋頭顱灑熱血,想不到朝廷竟如此行事,將大好局面破壞,定是有小人蠱惑圣上,將軍若不清君側,大明危矣。”

  “朝廷昏庸無能,這樣的朝廷要之何用,還不如讓大將軍當皇帝,這樣天下百姓可都有福了。”

  東三府的百姓,許多都抱著這樣的想法。

  他們的好日子是大將軍給他們的,若是大將軍能當上皇帝,以后的日子就不會改變,但如果大將軍倒臺,他們這樣的日子就將會不復存在。

  “對,還不如讓大將軍當皇帝得了。”

  “大將軍這次是清君側,可不是去當皇帝的,就算是要當皇帝,現在還為時過早。”一些有識之士預測道。

  以山東這樣的擴張速度,完全沒必要一下把皇帝打死,因為山東有絕對屹立不敗的實力,自是可以徐徐圖之。

  相比之下,西三府的輿論,則少了許多要趙巖當皇帝的言語,不過在宣傳部下達的宣傳指示下,各地行政處開始大力宣傳,一方面宣傳趙巖的偉岸,一方面宣傳朝廷的混用,百姓還是支持趙巖清君側的,只是沒有東三府那般熱烈。

  但卻有一些終于朝廷的士紳在街頭、酒樓里大肆抨擊趙巖的行為,不過很快就被抓捕起來。

  在這樣的宣傳和排除雜音的情況下,山東全境都是一片聲討朝廷政令的聲音,并大力支持趙巖清君側,鏟除蠱惑圣上的小人。

  渤海風高,趙巖剛帶著兵馬出海,海面上便刮起了大風,好在飛剪船噸位大,此次所帶的物資也不是很多,船只沒有超載。

  二十艘飛剪船在大風的推動下,行駛速度飛快。

  趙巖只用了一晝夜,便已從龍口到達天津大沽口,天津方面的守軍根本不知道趙巖清君側的事,見是山東兵馬到達,絲毫不敢阻攔。

  如此一來,趙巖便帶著兩個騎兵營,及炮兵營順利的登陸大沽口。接著趙巖并未停留,而是直接朝著京師進兵。

  一路上,趙巖打出清君側之名,在各地廣貼《清君側告書》。

  此時,已是夏末。

  秋老虎還是比較毒辣的,京畿之地數年未被建虜騷擾,百姓的元氣已經開始恢復,沿途之景象,較之趙巖去年勤王時,已是改變了許多,雖說各處還有許多土地荒蕪,但卻比去年好太多了。

  一路上趙巖的兵馬,依舊是與民無犯。

  就算是趙巖打出清君側的旗號,可是路上依舊有百姓前來迎接。山東軍自去年北上勤王后,在京畿已是打出了口碑。

  京畿百姓皆對山東兵馬稱道不已,此番趙巖打出清君側的名號,深受官吏壓榨的百姓,許多也都對趙巖抱著支持的態度,希望他能將朝中小人鏟除,讓大明官場恢復清明。

  京城,一匹快馬飛速奔馳,喊著急報的號子,一路沖進了兵部衙門。

  “尚書大人,不好了,不好了。”

  “何事如此著急?”楊嗣昌見來者如此著急,不由納悶的問道,現在遼東建虜已不成氣候,流賊也被趙巖的兵鋒下被壓制了下去,應該不會出現什么問題吧?

  難道是…

  突然楊嗣昌心中冒出個不詳的預感。

  “尚書大人,建威大將軍,山東總兵趙巖突然從海路登陸天津,并打出‘清君側’之旗號,正向京師進軍。”

  楊嗣昌眉頭一跳,他最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楊嗣昌嘆了口氣,搖了搖頭,那趙巖果然不是好惹的貨色。

  崇禎要查禁大明日報和濟民客棧,又要限制百姓進入山東。查禁大明日報和濟民客棧可能還沒什么,但這禁止百姓進入山東,卻是威脅到了趙巖在擴張中的根本所在。

  若是此子乃是愚忠之人還好辦,朝廷不用多久便能解決這個心腹大患,然愚忠之人天下又有幾何?

  楊嗣昌連連搖頭,然后起身匆匆走出衙門,翻上馬背后便朝著紫禁城而去。

  與此同時,錦衣衛也收到了消息。

  駱養性與楊嗣昌齊齊進宮急報,崇禎此時正在吃飯,一聽到錦衣衛的報告,手上的調羹啪嗒一聲掉到了地上。

  “他,他…他竟敢…”崇禎被一口飯嗆得直咳嗽,咳得上氣不接下氣,一邊的太監嚇得連忙給他捶背。

  “快…快請…咳咳…楊嗣昌前來覲見…咳咳…”崇禎彎著腰吃力的說道,被那口飯噎得夠嗆。

  好半天,崇禎才緩過氣來。

  還沒過多久,小太監就領著楊嗣昌急匆匆的走了進來。

  “參見陛下。”楊嗣昌跪下行禮。

  “愛卿快快平身。”崇禎火急火燎的把楊嗣昌拉了起來,然后拍著桌子,渾身顫抖的怒道:“趙巖此子竟敢,竟敢清君側,真是氣煞朕了。”

  “陛下,禁止百姓進入山東之策,已觸動此子之根本,此子一向以屯田來擴充實力,他要屯田,就必須有足夠的百姓。”楊嗣昌說道。

  “那該如何是好?”崇禎憤怒的同時,卻是手足無措,心慌意亂。

  “陛下,此番趙巖發兵萬余進攻京師,打的是清君側之名。您就將臣捉拿問罪,以搪塞清君側之名。”楊嗣昌突然跪倒在地。

  “愛卿乃朕之良臣,朕豈能如此,此事不可。”崇禎連忙將楊嗣昌扶起,問道:“他打的是什么名號?”

  “此子抨擊朝廷與建虜議和乃是賣國,不讓流民、貧民進山東,乃是資賊,皆乃臣兵部之事。”楊嗣昌說道。

  “他帶了多少兵馬?”崇禎又問道。

  楊嗣昌想了想回答道:“據回報,騎兵恐有八千,另有火炮百余門,京營雖有二十余萬兵馬,然多數不堪戰,建虜尚且不敵,何況山東之虎狼之師。”

  “這可如何是好。”崇禎急道。

  楊嗣昌連忙開始出謀劃策,他可不想趙巖打進京城把他問罪,于是說道:“京師城墻堅固,加之火炮數百門,其中亦有山東火炮二百門,尚能抵擋些許時日。陛下可急令各省督撫進兵勤王,合天下之力擊殺此子,山東兵馬自是群龍無首,到時陛下再一一招撫。”

  “山東兵馬定然還有未曾出動,那如何是好?”崇禎擔憂的問道,此時他可謂是嚴重的信心不足。

  “山東兵馬大多已往遼東,陛下可書信一封與建虜,讓其加大攻勢,拖住遼東的山東兵馬,同時詔令各省重兵圍堵山東援軍。”楊嗣昌言道,“山東兵馬雖強,然山東唯剩鄉勇,鄉勇戰力必然不強。”

  崇禎來回渡步,楊嗣昌看得心里著急,要是真讓趙巖打進了京城,一個賣國資賊,就夠讓他身敗名裂了。

  說不定還會死無葬身之地。

  崇禎默然不語,半響之后,突然咬牙道:“好,就依愛卿之策,立即書信一封于建虜,并調關寧軍勤王,并詔令各地督撫調兵勤王,將趙巖此賊一舉圍殺。”

  “陛下英明。”楊嗣昌連忙大唱頌歌,并毛遂自薦道:“臣愿替陛下親往督師。”

  “愛卿若前往督師,朕方才放心。”崇禎欣慰的看著楊嗣昌。

  崇禎與楊嗣昌將應對之策一定,馬上分頭行動了起來。

  很快楊嗣昌就成了督師,負責調動天下兵馬。京城和紫荊城內的氣氛,徒然間緊張了起來。

  王親貴族,及滿朝文武互相打聽之下,竟得知趙巖起兵清君側,一時京城大嘩,紫禁城內更是人心惶惶。

  連下了十數道圣旨,崇禎頹然的坐在椅子上。

  他從未像今日如此彷徨過,一向他都是皇帝,在他的印象中,皇帝就是萬人之上,雖然有流賊、建虜不買他的賬,膽識文臣武將卻都不敢忤逆他的政令,他想讓誰回家就讓誰回家,他想讓誰掉腦袋,就讓誰掉腦袋。

可是…他趙巖不買賬

無線電子書    軍閥治世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