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二十七章:工商大會

無線電子書    軍閥治世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崇禎總算是找到了一個改革派人物,那些不贊同的改革方案,他自然可以否決掉,將那些他認為可行的方案通過。

  陳鐘盛當了戶部尚書,這個消息讓趙巖驚愕了許久,這的確是十分出乎意料的突發事件,讓趙巖沒有半點心理準備。

  不過陳鐘盛能夠當上戶部尚書,對他來說自然是一件好事。如果真能改革起來,以后也省去了趙巖很多功夫,在對外征戰上,趙巖有能調動更多的人力物力。

  就在趙巖接到消息不久,陳鐘盛給趙巖寫的信也從趙巖開設的驛站送了過來,上面寫著‘持堅親啟’的字樣。

  趙巖打開書信,陳鐘盛在信中向趙巖很矛盾,因為他在紫禁城覲見崇禎時,已經看出了崇禎對趙巖的提防。

  陳鐘盛與趙巖的交情是很深的,但他算是看出來了,要想當好這個戶部尚書,就不能偏袒趙巖的利益,否則就會被崇禎撤職。

  同時陳鐘盛還提及了他對崇禎提出的改革方案,有些方案卻是要趙巖配合才行,例如田賦上的改革,必須有趙巖的糧行進行配合,以及對地方的情況調查等等,都得山東的人手方才可靠。

  趙巖看完書信,馬上提筆給陳鐘盛回了一封信,讓他專心改革,盡心為國,無需擔憂山東之事,山東軍財政自有來源,改革上有難處他會盡力配合,接著趙巖將信件發了出去。

  接到趙巖回信的陳鐘盛也不客氣,當上戶部尚書的第一件事,就是將趙巖的軍費完全裁減。

  趙巖上報的軍隊是4.5萬人,每年需要朝廷下撥81萬兩,不過每年到趙巖手上的數目,也就只有30多萬兩。

  這點銀子趙巖還是不缺的。

  同時陳鐘盛將玻璃鏡的稅收提到了20,作為一種奢侈品來說,20的稅收的確不高,在趙巖看來還是較低,不過全天下人都不交商稅,要他交得再高些那也說不過去,20的稅還是能接受的。

  玻璃鏡這種東西的制造方法,他也無法壟斷太久了,因為登萊科技院和登萊大學的一些人已經通過理論,自己造出了玻璃鏡。雖然趙巖嚴令他們保密,但等人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成為公開的秘密。

  陳鐘盛上臺就提出了這兩項措施,等于是向崇禎表明,他已經和趙巖劃清關系,兩人只有在從國民的角度出發時才有合作。

  崇禎自然十分滿意,開始考慮陳鐘盛其他的改革意見。

  趙家堡舉辦的山東第一屆工商大會也開始了。

  開幕的前幾天,趙家堡可謂是車水馬龍,不斷有商人和鄉紳乘坐著馬車來到趙家堡,算上那些仆從,趙家堡的會館已經住下了八千多人。

  這八千多人住下去,將趙家堡的會館住得滿滿的,人們對此次趙家堡舉辦的第一屆山東工商大會議論紛紛。

  大多數人還是沖著那無息貸款來的,還有一些資金充裕的大商,則是來看熱鬧的,同時也有關注新政策的目的。

  在趙巖和趙全兩人的主持下,大會正式開始。

  這次大會中,趙巖將群策群力加緊寫出的《工商規鑒論》發了下去,人手一本,免費發放。

  同時宣布了一千萬兩白銀的無息貸款相關申請要求。

  只有對山東自然資源進行利用,以及進行半成品、深加工,養殖等方面的企業,才能申請無息貸款。而養馬與造船方面,五年內不征收任何賦稅。

  地方縣鎮將免費提供200畝廠房用地,并且給與一至三年的免稅政策,并且資產達到一定程度,給與遼東的土地獎勵。

  并且宣布,工商業全面恢復十稅一的制度,對于外省進口的奢侈品進行提稅,并對紙張、墨等山東不具備優勢的輕工業商品進行提稅。

  趙巖此舉,自然是未了打壓外地商品的市場占有量,用貿易壁壘給山東工商業騰出一定的發展空間,讓他們有足夠的市場進行壯大。在技術上,趙巖也給與全面支持。

  同時趙巖還下發了山東各縣鎮勘探出的資源分布數據,及遼東的一些資源數據。

  各企業要貸款,必須填寫好申請表,申請表當中應當列明生產類型及具體產品,然后提交地方工商局進行審批。

  地方工商局必須十天內完成審批,需要上報的項目,派人全程協助辦理,地方禁止以任何方式與借口對工廠進行重復檢查,以及任何的吃、拿、卡要,如有類似現象發生,可到趙家堡進行舉報,查明舉報屬實,獎勵白銀五百兩。同時工商警察將對企業生產進行全面護航,杜絕流氓地痞滋事、敲詐及詐騙。

  官府、軍隊所需采購,在質量合格的前提下,優先采購山東所產商品。另外一千萬兩無息貸款只貸給中小型企業,大型企業也可向銀行貸款。

  同時在趙家堡還將開設一家‘證券交易所’,讓商人在將資本產業化的同時,能夠快速的套現,同時也方便集資。

  當天大會開完,那些商人拿著下發的《工商規鑒論》及《工商管理條例》在會館研讀、討論。

  《工商規鑒論》當中對工商業的經營方法有明細的指點,都是趙巖歸納后世工商業發展的寶貴經驗,對這個年代的人們來說,無疑如同在混沌中看見了實質,在異地販運的主要商業背景下,指明了一條光明的道路。

  工商業的發展,最重要的還是生產環境。

  而山東的生產環境,可謂是大明最好的。趙巖花了大錢修了路,現在山東各地都在修路,許多道路已經竣工。

  在道路暢通的情況下,商品就能繼續的運出,商品不僅可以走陸路,還可以走海路,趙巖手上的近海運輸船只,現在已經達到了幾百艘,雖然噸位不大,但數量還在不斷增加。更能走京杭大運河直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

  在交通方面,經過趙巖的改善,已經具備了發展工商業的前提。

  除了交通,政策方面趙巖也給投資商斷絕一切顧慮,杜絕詐騙、勒索,官府吃拿卡要不辦事等現象,更有技術給與支持。

  在這些政策的實施下,那一千萬兩無息貸款用不了多久便能發放出去,因為本錢不夠的人到處都是。

  那些沒膽識有資金的人不干,還有一大片有膽識沒資金的人會做。而只要這些人賺到了銀子,就有更多人把資金投入生產。

  事實果然如同趙巖預料的那般,那些資本雄厚的大商人就算是看了《工商規鑒論》,也還處于觀望之中,進軍的行業只有養馬和造船,他們算是看清楚了,這兩個行業是穩賺的。

  不過他們資金雄厚,工商局也不會給他們發放無息貸款,要貸款得去銀行。

  而山東那些沒有資金的小商人,以及一些鄉紳,則時常跑到登萊科技院進行技術考察,選定了要進入的行業后,又跑到地方去進行考察。

  在技術與生產資料都齊全了之后,那些小商人和鄉紳紛紛向工商局提交了貸款申請表,一般只要生產項目比較靠譜,特別是對專利局的技術有進行應用的,工商局都會給與批準。

  而許多專利的應用,專利費讓許多人一夜暴富,也刺激了登萊科技院的科學家及登萊大學的大學生,甚至是普通知識分子對于發明的熱情。

不會經商想要暴富,那就搞發明去吧  趙巖的《工商規鑒論》同時也開始刊印發行,此書一經發行,在山東就那些精英階層被搶購一空,不得不再加印兩萬本在山東發行。

  而在其他省份的銷售情況,也十分良好,人們得知是趙巖寫的著作,紛紛慕名購買。趙巖在商業,也算是一個傳奇性的人物,雖然在外省的名聲不如山東,但亦有許多人知道他即是一名能征善戰的武將,還是一個擅長斂財的商人,畢竟隨著山東在商業上的發展,許多商人都曾到山東買過貨。

  除了慕名購買,趙巖的《工商規鑒論》也得到了廣泛的好評,不過這是指在工商發展理論和指導上,至于征收商稅的事情,雖然言明了利害,但依舊有許多人不認同,但也有許多人認同。

  就如《客商規鑒論》中所言:放賬者縱有利而終久耽虛,無力量一發不可。現做者雖吃虧而許多把穩。有行市得便又行。

  這個年代的人,也一定程度上認識到了負責生產的利益,只是對資本產業化的概念十分模糊,更多人趨向于把銀錢放在銀庫里藏著。

  而在山東,趙巖將開設‘證券交易所’,給資本產業化提供了前提條件。

  一些外省商人在看了《工商規鑒論》后,也馬不停蹄的趕往山東考察情況,也都有意向在山東開辦企業。

  同時,趙巖的《工商規鑒論》,也被崇禎安插在山東的錦衣衛加急送往紫禁城…

無線電子書    軍閥治世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