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九十一章:朝廷的大手筆

無線電子書    軍閥治世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二嘿。讓我趕出章,趕緊來更新  請假期間我有時間都會碼字滴!同志們小菜很努力啦!

  溫體仁一陣夸夸其談之后,一份宏大的剿賊計劃提上了崇禎的案頭,崇禎聽從溫體仁的意見,由內幫、國庫發銀五百萬兩,以人馬日耗銀一錢為算,調全國兵馬十五萬,對流賊展開為期六個月的大清剿,不過這也只需要勁。余萬兩,剩下2比余萬兩則用于加強這占萬兵馬的戰力上。

  同時采用張鳳翼的策略,對流賊實施逐一進剿,先重兵剿山西,止西平靖后再揮師秦地,一舉殲滅流賊各部主力。

  有了銀子的崇禎,終于可以實施針對流賊的大規模軍事你行動了,一條條圣諭從司禮監發出,好似給這個腐朽的王朝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由于立下軍令狀的洪承疇未完成去年的六月剿賊期,崇禎下了道圣旨將洪承疇大罵了一頓,并且罰俸一年,但崇禎又給五省軍務總督洪承疇立下了一個新的六月剿賊期限,讓他協統剿賊大軍,限期六月內徹底剿滅流賊。洪承疇聽說這次有五百萬剿餉下撥,馬上的上奏,言定不負君恩,六月內必將流賊剿滅。

  同時崇禎調盧象升總督宣大軍務,主要防御清兵的進犯,其次配合山西剿賊之事。

  在山東的趙巖此刻正時刻注意著朝廷的動作,果然如同茅元儀所料,崇禎已經在實施新一輪的大圍剿。

  應該是進剿,這次并非是圍剁。

  流賊最擅流走作戰,因此方稱之為流賊。此番朝廷耗資五百萬兩,卻采用進剿策略,在趙巖看來要想成功剿滅流賊卻是有些懸了。

  再加上盧象升被調離湖廣、河南這些地區,跑到宣大去了,湖廣、河南這兩處必然兵力空虛。

  以這戰術表面來看,要想剿滅流賊幾乎不可能,不過洪承疇也算是與流賊周旋了這么多年,必然會有一些對策。

  此次剿賊行動,成與敗只存于五五之間,并不能武斷的下定論。雙方各有優勢,又個缺陷。

  流賊的缺陷就是戰斗力并不強,在強大的軍事威壓下很容易土崩瓦解。官軍的缺陷就是軍餉克扣嚴重,朝廷下發的五百萬兩剿餉能有幾成用到真正的進剿當中?

  不過參謀部普遍不看好這次剿賊行動。認為準備過于倉促,戰略與戰術都過于粗糙,各路官軍又良莠不齊,也許可以壓制流賊,但并不能將流賊完全剿滅。

  洪承疇橫插一腳,把趙巖的招募計劃完全打亂,讓趙巖恨得牙癢癢,不過也不可能去扯官軍后腿。

  趙巖已經打定了主意,加緊對百姓的招募行動,至于剿賊之事,若是崇禎不下調令,那他便作壁上觀。若是崇禎下了調令讓他派遣部隊進陜剿賊,那便派出一支兵馬進陜剿賊,順便搶回從賊百姓。

  但事實上趙巖并未等到什么機會,崇禎以山東當全力攻遼為由,不從山東調兵進剿。趙巖當即全力招募百姓,并且開始巡視山東各個屯地的建設,備戰方面早已做好,就等黃臺吉越過鴨綠江。

  美州艦隊于十月底出發,這次出發帶上了大量的軍火、物資以及一千五百名陸戰隊,同時還有一千多名船匠和其他人員。

  這只由五艘軍艦、十二艘商船以及五艘千噸飛剪船組成的龐大船隊。直接駛向夏威夷,人員多集中在高速的飛剪船上,物資則在商船和軍艦上。

  這五艘飛剪船在到達金山后,將立即裝載貨物返回青島,然后不斷的向金山運輸軍火,以滿足美洲艦隊擴張的需要。

  第一艦隊則在十月中旬就已出發南下,目前的第一艦隊依舊只有六艘軍艦,除此之外,又補充了兩艘運兵船,組成了一支擁有六艘軍艦,三艘運兵船、三艘飛剪船的小規模艦隊。第一艦隊順風南下,準備前去尋找荷蘭人和鄭芝龍的麻煩。

  對于美洲艦隊的擴張速度,蘇步恒感覺壓力很大,他這個第一艦隊司令官也姿不住了,第一艦隊再不采取擴張行動,就不配第一這個名號了。

  第一艦隊上下對于分屬艦隊的擴張,同樣感覺很有壓力,同時美州艦隊的擴張,也鼓舞了他們的上氣。

  此刻第一艦隊上下,士氣即高漲,也彌漫著一股緊迫的感覺。一出海后馬上擦亮了眼睛,四處搜尋獵物的蹤跡。

  進入十一月的東三府,此刻正處于一片忙碌之中,到處都能看到正在給地施肥的的百姓,他們使用的廢料都是堆制而成。

  堆肥是利用各種植物殘體作物祜桿、雜草、樹葉、泥炭、垃圾以及其它廢棄物等為主要原料,混合人畜糞尿,在高溫、多濕的條件下,經過發酵腐熟、微生物分解而制成的一種有機肥料,所含營養物質比較豐富,且肥效長而穩定,同時有利于促進土壤固粒結構的形成,能增加土壤保水、保溫、透氣、保肥的能力。

  長期施加這種肥料,對土地的肥力有能把農作物燒死,拿些土隨便混合一下就可以了,且越多越好,也可以一個坑一個坑的堆到地底。

  在這個還不存在化肥的時代,堆肥無疑成了最好的選擇。就算是有了化肥的年代,堆肥依舊能與化肥互補,因為農作物所需的養肥并非只有氮磷鉀三種,還需要種種礦物質,只施化肥也會使土地的保水、透氣、保溫、保肥等方面不斷下降。

化肥就好比是骨骼,而堆肥則是血肉。還有認為一畝地不能施幾千斤肥的自己面壁去吧  各屯地的屯長正在指揮著百姓在田里忙碌,施肥最多的無疑是種紅著的地塊,紅薯是今后保障不出現災荒的法寶,在有限的種植規模下,要想得到最大的產量,必須擁有足夠的肥料。

  百姓們一年到頭并沒有多少休息時間,大部分時間都非常非常忙碌。總有干不完的事等著他們。

  屯地可以說是最苦的地方。

  但對于老百姓來說,苦并不怕,就怕沒機會。

  雖然在屯地干得辛苦,但這是一種不存在壓迫的勞動,做出來的成果都是他們自己的,干得越多,得到越多,日子也一天一天得富裕起來。

  對于那些懶惰的百姓,之前有些屯地的屯長為了提高政績,強迫那些百姓進行勞動,雖然事情看起來可大可往大了說,這是強制性,往小了說,是給百姓增加收入。

  不過這種行為很快被趙巖禁止了,大多生產都必須符合市場規律,強制性的政策并不是太高明。

  現在對于那些不是很勤勞的百姓,屯長已經不能對他們做出強制性的要求了,否則就會被舉報。

  現在那些屯長都改成了去做思想工作的方式,三天兩頭的往那些懶惰的百姓家跑,某某某勤勞致富,已經蓋瓦房了,某某某做事勤快,已經娶上媳婦了”

  這一招效果顯然也是不錯的小大部分百姓都在高強度勞動中堅持了下來,剩下少部分就算堅持不下來,也不算太懶,相比不在治下的百姓來說,他們還算是勤快的了。

  趙巖走在田間看著施肥的場景,不由十分苦惱,看來還是要催促一下科技院那邊,讓他們盡快把化肥弄出來。

  科技院目前還在不斷的驗證和補充趙巖給出的各種理論,氮磷鐘是什么東西,他們還在實驗,化學方面還在不斷的對應各種元素。

  不過尿素已經從尿液中提取了出來,但人工合成的方法顯然還要等待一段時間,目前只能從尿液中提取一些湊合,但數量顯然不大。也不太頂事。

  磷肥方面正在找礦石,平時要施磷肥則是用骨粉,不過數量更少,更不頂事,也只是用在一些試驗田上。

  經過試驗田的實驗,科技院又再一次證明了趙巖的光輝指引,氮磷鐘的確對植物生長有決定性作用。

  趙巖巡視到青州,心情不由再次惡劣了起來,因為青州的百姓看起來就比登州零星了許多。

  “洪承疇趙巖再次嘟囔了一句,然后直奔仿織廠。

  此刻的仿織廠,資本已經積累到了一千兩百萬,此刻已經到了棉花收獲的季節,各地棉花如同流水般不斷運到山東。

  今年和往年不同,仿織廠調集了將近八百萬兩收購棉花,預計可以吞下將近勸萬擔棉花,全年吞下的棉花可以達到喲萬擔以上。

  棉花并非是一次性出售的,除了趙巖的仿織廠愿意收購帶棉籽的棉花外,其他的布商收購的都是去掉棉籽的,因此幾乎全年都有棉花出售。

  坊織業是一個周轉性非常快的行業,把棉布賣出去后就可以直接購買棉花繼續仿織,然后再賣出。

  按照仿織廠今年的運轉速度,賺個上千萬兩幾乎沒什么問題,已經進入了一個大爆發狀態。

  不過趙巖為了能招募到更多的百姓,決定一改之前溫和的方式,加快對經濟的沖擊,增加仿織業投入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一旦大明的經濟遭到沖擊,必然導致大量人口失業,趙巖想要找到足夠的人口就容易妾了。他所需的人口簡直就是一個無底洞,兵源需要龐大的人口進行支撐,海外殖民也需要龐大的人口進行支撐,工業更要有人口。

  趙巖給仿織廠批了個。條子,讓他們向銀行貸款五百萬,這五百萬將用到對棉花的收購和運輸方面的改良上。

  現在仿織廠已經擁有了將近如萬個紗徒,相當于是4田萬名婦女。同時還擁有舊萬臺扎棉機,相當于四萬名婦女,織布機團萬臺,效率提高到了7倍,相當于,的萬名婦女。

無線電子書    軍閥治世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