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四十二章:屯墾登州

無線電子書    軍閥治世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朱由檢對盧象升無疑是非常信任的,盧象升身為文官,又作戰悍勇,令朱由檢印象極為良好。

  至于趙巖,在朱由檢心中也有很不錯的印象,此子雖是招撫而來,但殺賊卻是無比積極,朱由檢甚至沒有下調令,他便趕赴中原擊賊。

  此前救下鳳陽祖墳,此次又將闖王殺得大敗虧輸,這令朱由檢心情十分不錯,于是便同意了盧象升的建議,讓盧象升將那四十萬俘虜變民發往登萊屯墾。

  不過陜西的糜爛,卻讓朱由檢十分不喜。總督五省軍務的洪承疇連陜西一隅之地也窮于應付,現在依舊有各部流賊竄于中原,更不是洪承疇力所能及。因此朱由檢決定任命湖廣巡撫盧象升總理直隸、河南、山東、四川、湖廣等處軍務,帶領總兵趙巖所統登萊兵,祖寬、祖大樂、副將李重鎮所統關遼兵和當地駐軍夾剿,賜尚方劍便宜行事。明確地劃分了職權范圍:“洪承疇督剿西北,盧象升督剿東南。”

  六月剿賊期限已過四月,除了中原戰事略見好轉外,西北卻還是那般動亂,為了加快剿賊進度,朱由檢又下了一道名為《大赦山陜脅從群盜》的詔書。

  “朕仰承天道,俯御萬方,念此軍民,誰非赤子?止因官貪吏狡,年歲兇荒,以致饑寒所迫,甘作非為。一二無知,漸至脅從遂眾。數年來無辜被僇,不知其幾矣。朕痛心惻念,寢食靡寧…為此再頒赦書,遣官馳諭,所在撫按大書榜示,從俗開導。如有悔罪投誠,棄邪歸正,即稱救回難民,逐一查明籍貫,在本地者編入保甲,在各省者分遣護歸,舊業清還,多方撫卹,若不愿歸于本地,可往山東登萊屯墾,一律發給耕牛、田地,使安井里之樂,永消反側之心。如有執迷不悟,怙終罔悛,彼既自外生成,豈得復容覆載?督、撫飭厲將士,合力夾剿,務盡絕根株,無滋余孽。嗚呼,撫順剿逆,朝廷法實無私;出死入生,若輩不可失算。詔布遐邇,咸使聞知。”

  朱由檢在詔書之中,也清晰的洞察了百姓從賊的核心原因,官員貪污[],加上災荒不斷,以至流賊做大。

  同時陳詞悲憫,給出了處理方案,又加以威脅。蘿卜大棒齊上陣,不過朱由檢并未給出實質的安置手段。

  清還舊業、編入保甲不過是一句空話罷了,以明末的[],以及朝廷的財政的嚴重危機,根本達不到任何效果。

  不過發往登萊屯墾,倒是一個切實能解決的辦法。

  盧象升的上疏將變民發往登萊,無疑讓朱由檢又想找到了一個安置亂民的辦法,而且屯墾資費又不用朝廷出,實在是好辦法。

  滿朝大員更是對此辦法大加肯定,趙巖多多少少都有給他們送去點孝敬,而且他送孝敬不同一般粗鄙武人般直接上門,而是通過山東商人的人脈關系,做得非常隱蔽,雖然個別被錦衣衛安插在官員家中的人手發現,但總的來說并沒有鬧到滿城風雨的地步。

  什么拳拳報國之心,什么忠臣可嘉,在一片稱贊之中,朱由檢對趙巖的良好印象再次加重幾分。

  然而,趙巖販賣私鹽的事情,終究是瞞不了多久的,趙巖的販賣方式,幾乎是赤裸裸的在與兩淮鹽商對抗,其中主力就是徽商。

  徽商不僅亦儒亦商,且多結交權貴,其資本雄厚無比,相信要不了多久,就會鬧到朝堂之上了……就崇禎提拔盧象升一事,劉衡顯得有些憂慮:“圣上即賜予盧象升尚方寶劍,又點名統御大人,盧象升主剿中原之賊,若是要調大人前往中原剿賊,豈不是讓我等亂了陣腳?”

  “所謂龍不離淵,的確對我們不利。”張步云點頭道。

  “那依你們看,我們該怎么應對?”趙巖問道。

  “若是盧象升欲調大人前往中原剿賊,大人派出一營前往協剿即可,若是要讓大人改鎮中原,大人干脆就托病不赴。”劉衡建議道。

  “嗯!那便如此吧!”趙巖點頭道,若是要他改鎮,那自然那是一萬個不愿意,畢竟登萊才是他的根基,總之沒門。

  八月底,往中原征戰流賊的各營帶著四十萬俘虜返回山東。接著安置在了登州,登州有許多無主之地。

  這是一個很塞閉的地方,除了官道能走外,其他很多道路只容一輛板車經過。

  選擇登州而非萊州,也有趙巖的苦衷。

  萊州的土地除了那片被孔有德肆虐過的地方,其他地方大多都有密密麻麻的大小地主,這些地主力量的確不強,但要強搶他們土地卻會鬧出亂子的。

  若是要強買他們的土地,趙巖壓根就沒那么多的銀子。就算一畝土地賣三兩銀子,一百萬畝也要三百萬兩。

  毫無疑問,他沒那么多銀子。因此只能先將登州的丘陵地帶開墾出來耕種,山東的丘陵地帶并不肥沃,最適宜種植的作物,是大豆、花生這些東西。

  作為農業分工來說,一般是東北、南方產出糧食,山東產出豆類、花生,然后進行交換。不過此時的環境,并不適宜講分工。

  趙巖需要糧食,越多越好。不過也需要大量的豆類,畢竟喂馬、喂牛需要黃豆,隨著馬場的擴大,馬匹的增加,對豆類的需求也進一步增大。

  趙巖在于唐正澤商議過后,決定給每個青壯分配五十畝耕地,除了從流賊中搶回的百姓,還有四處招募而來的流民,屯墾登州的青壯數量大概在四十萬左右,也就需要在登萊開墾出兩千萬畝耕地。

  根據測算,登州的無主耕地,大概也就是這么些。

  五十畝耕地中,三十畝種麥,十五畝種豆,三畝種花生,二畝種紅薯,期間又套種玉米。

  三十畝種麥,是因為趙巖需要大量的糧食,廣積糧自然不是口頭隨便叫叫,即使是商行在做糧食生意,但并不從登萊運出小麥。

  十五畝種豆,即是滿足養殖所需,若是超過了需求也無甚關系,可以把這些豆子輸向南方。

  三畝種花生,也是為了滿足消費需求。兩畝種紅薯,是為了備荒,萬一戰事連年,也不至把人餓死。

  從明年起,登萊就不再大規模種植紅薯了,大規模種植紅薯的地區將轉移到潁州、邯鄲,畢竟那兩個分區更靠近災區,運輸上也更加方便。

  “這些百姓充到登州后,登州必然人員繁茂,產出的糧食也就多了,不過路況問題必須要解決,否則不僅運糧不易,地方也難以富裕。”唐正澤說道。

  “安頓下來之后,就讓這一百多萬百姓去修路吧!另外快入秋了,讓紡織廠加緊時間趕制棉襖,給那些沒安頓下來的百姓每人發上兩件,別讓他們凍著。”

  …政策一下,頓時登州各地就喧鬧了起來,一百多萬流民涌入登州,開始在規劃好的地方修筑房屋。

  房屋都是簡單的木屋,能遮風擋雨就可以了,萬事開頭,只能將就。而最先進行屯田的趙家堡、平寇堡、安民堡,很多百姓在今年都已經開始修建磚瓦房。對于修建磚瓦房的百姓,趙巖都會給他們發幾塊玻璃天窗,也算是福利之一吧!讓他們的房屋能明亮一些。

  許多從流賊中脫離的百姓,和各地招募來的流民,驚喜的發現趙巖對他們的承諾都兌現了,不僅天天紅薯管飽,每人還領了一件質地上乘的棉襖,聽說入冬后還有一件。

  按照流程,先對流民登記戶籍,有無家屬,有無手藝都得登記清楚。然后劃定屯地,一個屯地一千民青壯,以前是三個屯建一個堡,現在是十個屯建一個堡。此次屯田的青壯達到四十萬,必須建造四十個棱堡。

  接著新任命的屯長、集長、團練、艸守各自上任,接著將那些青壯分配到各個屯地去,分配的原則為親屬跟隨,無青壯親屬的流民,則留在趙家堡等待其他分配,若是沒有配偶的青年婦女,媒婆就會前來牽線,讓這些流民重新組建家庭。

  那些青壯分配到各自的屯地之后,首先開始在規劃好的地點建設房屋,這些地點通常首選易守難攻、靠近水源之地。

  接著就要開始下發建造房屋所需工具,以及農具、種子、耕牛。然后由各屯屯長組織人手修建房屋,開墾荒地。

  而各堡艸守,則會組織各屯團練,開始在各屯附近偵查匪盜,發現匪盜后,則各堡鄉勇聯合剿捕。若是較為棘手,則通報軍營,軍營將派出人馬前來肅清。

  屯地將房屋修建完畢后,則開始組織人手開始開墾荒地、修建簡單的水利。種下莊稼后,則開始修路、筑堡,完善聚居地的各種設施與防備。

  第一年的建設期,屯地的青壯一般沒什么時間艸練,待到第二年穩定后,才有時間進行艸練。

  在建設期間,流民的吃食,御寒的衣物都由趙巖提供,耕牛、農具、種子也由趙巖提供,第二年也無需這些流民償還。

  一百多萬流民涌入登州,對各部門都造成了一些壓力。

  農具、種子方面未無太大的問題,自從邯鄲產鐵后,產量遠遠超過這個年代的消費需求。

  目前邯鄲的高爐總容量已經達到十萬立方米,曰產生鐵十萬噸,曰產鋼材三十噸,參與鋼鐵冶煉、礦產挖掘的人員達到八萬人。目前產量也就維持在這個水平,并沒有繼續增加產量,因為沒有足夠的市場需求,盲目增加產量只會造成過剩。

  不過,目前貌似已經造成了過剩,所以屯田所需農具,每一把都是鋼制的上等好貨,成本竟和鐵質農具相差無幾!

  為此商行正在加緊籌劃鐵制商品、鋼制商品的生產和銷售,盡快把這些過剩的產能消化掉。

  耕牛方面也有些緊,按照五人給一頭牛來分配,需要八萬頭耕牛,好在這兩年不僅在大力養馬,養牛也未拉下,每個屯都有各自的牛場,唐正澤還建立了三個大型牛場,均一均還是夠用的。

  建屯、建堡、水利需要水泥、青磚,窯場的產量顯然也跟不上,需要擴大生產規模,此次一百多萬流民涌入登州,人手總是不缺的。再則屯地和各堡的防御工事可以推遲一些時間再建,水利方面完全夠用了。

  這次大規模的屯田工程,登州知府陳鐘盛自然也是要參與的,陳鐘盛此人為官還算清廉,當然那只是相對而言,那些灰色收入自然也是有一些,上任登州之后,倒也為百姓做了一些實事,趙巖看他較為順眼,與陳鐘盛的時常也有來往,兩人關系可謂非常不錯,不似萊州知府孫耀光一般與趙巖十分淡漠。

  此次屯田上,陳鐘盛配合得十分積極,如此之多的流民在趙巖的組織下在登州屯墾,并且修繕水利、道路,可以想象只需數年,就可使登萊繁茂,他的政績也能有所提升。

  欣喜的同時,陳鐘盛也在為趙巖的財力而驚嘆,如此大規模的屯田,恐怕所需資費不下數百萬兩。

  “他趙巖起家時不過是鄉下的一個小小地主之家,短短數年便已練出一支強軍,不僅平定了登萊的匪患,還使荒蕪的登萊再次繁茂。所謂治國之道,無非是安民、強軍,民能安則國能安,軍能強則異族不敢犯,其大才實非吾輩能及。若能從他身上學到些本事,將來也能有所作為,已革今時之弊。”陳鐘盛心中思慮之后決定今后多與趙巖來往。

  同時陳鐘盛還親自到趙巖新設的各屯視察,仔細留意安置流民的每一個細節和流程,觀察下來發現,屯田也沒什么太難的地方,趙巖此番大規模屯田的資費,大多都是從黃縣屯田所得抽到,無論是農具、種子還是耕牛,皆是自產。

  也就是說只要按照他的這種方式屯田,就能像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但看似簡單,卻又困難無比。

  首先屯田先期必須有資費投入,而且不能太小,若是規模太小,擴張的速度就會受到制約。

  時今天下糜爛,戰端四起,朝廷早已是入不敷出,只能飲鴆止渴的加派賦稅,哪里能抽調錢糧屯田。

  再則從流民的招募,土地的規劃和流民安置上,還有各個地方需要注意。首先得有耕地,如今天下田地皆為富戶所有,富者房屋阡陌連群,窮者身無立錐之地。

  也唯有登萊這種經歷戰亂,又抵觸偏僻有大量荒地的地方才可能找到大量的耕地,若是在其他地方,定然會受到大小地主的逆襲。

  再則需要典吏清廉,若是貪狡不堪,再好的政策的也會被執行得一塌糊涂,而趙巖手下的管理人員,雖在官府沒有掛名,但卻與典吏一般無二,但這些典吏卻是個個做事用心,就算是想貪墨也不敢明目張膽,只能隱蔽的耍些小手段,還經常提心吊膽的害怕被人查出。

  之所以能如此,唯因他拋開現有的[]的官場,自己成立了小且精的小官場。像趙巖這樣的行為,幾乎是大逆不道,但他的做法卻確確實實給登萊帶來了平靖和冉冉上升的景象。

  若是要在大明各地屯田,還得先整頓官吏,再則還要對土地進行調控,但這顯然不太現實。

無線電子書    軍閥治世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