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八章:士兵掃盲

無線電子書    軍閥治世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矯正諸元,仰角30度,東20,西40…發射!”

  “轟轟…轟…”

  不斷的炸響在炮兵訓練陣地中響起,炮兵營及三個步兵營的炮兵,將近兩千人正在做熟悉火炮發射的訓練。

  “十不中一,難。”蘇步恒查看完結果,在那直搖頭。一開始的訓練成果很不理想,命中率非常低。

  而且這還是直接瞄準的命中率,若是炮兵觀察員指揮發射,下面的炮兵都可能把度數給弄錯。

  “慢慢來吧!”趙巖面無表情的說道。隨即讓炮兵營先練瞄準射擊,瞄準射擊主要靠測距、瞄準方面的經驗,是可以慢慢練起來的。

  然后每天給這些炮兵上課,趙巖給那些能識字的炮兵上數學課,教他們認阿拉伯數字,以及彈道學。

  而其他炮兵,則抽調趙巖準備已久的教育團隊進行教導,先教他們認字和簡單算術。

  趙巖的教育部從去年就成立了,一直在編寫拼音字典,以及白話文教材。這些人中不乏一些地方名流,對于趙巖這樣的教育改革,一些酸儒自是抱著反對意見,直接給趙巖踢了出去。

  反正愛干不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大明的讀書人其實還是較多的,許多人考不上秀才,考不上舉人,更靠不上進士,同時家中貧寒,但并不代表著基本功不過關。

  趙巖給出每月五兩銀子,一石米糧的待遇,這天下有的是文人搶著干,缺一個不缺,少一個不少。

  用鉛筆、鵝毛筆寫字,用拼音教認字,教學生白話文,數學采用阿拉伯數字,還有乘法表這些東西。這些就是趙巖對他們的要求,首先他們必須學會。只要合格,趙巖就給他們良好的待遇。

  這大半年的學習下來,已經培養出了一支三百多人的師資隊伍,他們的水平,教小學沒問題了。

  漢語拼音字典也編寫了出來,為此趙巖還成立了一個造紙廠和印刷廠,抓緊時間印刷拼音字典和教材。

  教材的內容多是為歷史題材,且大多是出于趙巖之手,有民族英雄的光輝,有胡夷亂華的悲慘,有歷代各種政策施行的結果與反思。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榮譽感、使命感、危機感,以及培養出對于治理天下的基本常識。

  最重要的還是素質教育,趙巖并不打算硬搬后世的教育方式。后世的教育,那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只看成績,不看素質,還帶著一些愚民。

  沒有足夠的素質,必定造就不出一個強大的民族,這一點已經不需要再進行過多的論述。

  除了炮兵營的士兵外,其他營的士兵同樣如此。每天晚上都有教師到軍營里教他們拼音、寫字、算術。

  一時間把各營弄得叫苦不迭,讓他們操練還行,但讓他們習文認字,簡直是就像貓抓一般難受。

  趙巖是很需要文化兵的,畢竟他采用的軍隊體系,把戰爭更復雜化、精細化了,必然需要更多的文化兵種。

  對于那些普通士兵來說,也許他們只需要服從命令和殺敵就行,并不需要多少文化,甚至文盲也是可以的。

  但趙巖還是希望,能從他們當中脫涌出一批文化兵,以及退伍后能成為社會的中堅知識分子。

  為了提高士兵對于文化學習的積極性,趙巖采取雙管齊下的方式。

  凡是能寫100個字的,賞銀1兩,能寫500個字的,再賞銀1兩,能看懂字典的同樣賞銀1兩。能寫大部分常用字,以及會加減乘除的士兵,每月待遇再加2兩。

  凡升職,排長需要能寫100個字,連長需能寫500個字,并能看得懂字典。營長需要能寫大部分常用字,以及會加減乘除。

  每營每月評選五十名最佳進步獎,賞銀2兩,并頒發進步勛章一枚。

  這些政策一下,士兵的積極性果然提高了許多,每天晚上,幾乎人人都在努力學習,一些自我放棄的士兵,經過教委勸導后,也苦著臉加入了學習的行列。

  學好了有賞,學不好了無法升職。升職的是待遇提高最快的方式,排長一個月軍餉達到五兩,連長達到七兩,營長每個月十五兩。

  “大家要努力學習,以后我們將軍還會擴招許多人馬。到時候那些新兵就得你們去帶,誰立了功,又會認字的就誰去帶。”一營教委李慎行在那滔滔不絕的說道:“要是不學,就算立了再大的功,以后也只是小兵一個。我們的口號是什么?”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兵。”下面的士兵齊聲答道。

  “那你們想不想當將軍?”李慎行大聲問道。

  “想。”回答非常洪亮,沒有任何猶豫,人人都希望能像霍去病、岳飛那些將軍一樣,帶著兵馬抗擊異族。

  “既然想就好好學,有什么不懂的,先生們會教。其實這也沒什么難的,只要循序漸進就好了。只要把拼音學會了,把字典看懂了。就算是你每天學會寫兩個字,那么三年后你也能認識兩千個字,到那時升營長有什么難的。”李慎行扯著嗓子大聲說道,在軍中當了大半年教委,嗓門也練大了。

  李慎行的話給下面的士兵注滿了信心,貌似這東西也不是那么難啊!

  其他幾個營的教委的話幾乎如出一轍,把各營對學文的士氣鼓舞了起來。以至于每天晚上,每營士兵都在挑燈夜讀,就連白天訓練休息期間,許多士兵也拿著樹枝在地上寫寫畫畫。

  各營營長對與士兵掃盲方面表現得很有壓力,每個月各營的掃盲成績都有對比,同時每個月還有訓練大比。

  訓練大比贏了,掃盲方面拉下了得挨訓。掃盲成績上去了,訓練被拉下了又得挨訓,每個月趙勇和王文岳二人都被訓得灰頭土臉。林毅的騎兵營缺少對比,則好上一些,若是被騎兵二營的掃盲進展比下去了,也難免要挨訓。

  騎兵營訓練的武器也變了,淘汰了弓箭,裝備了一種新研制出來的騎槍。這種騎槍種四斤,是步兵所用燧發槍的縮小版。有效射程在100米,80米內能洞穿扎甲。

  還裝備了一種比較方便的槍套,發射完子彈后可以把搶插進槍套里,然后換馬刀近戰。

  趙巖則在不斷的編寫高級數學教材,每日教炮兵營的主炮手彈道學。

  蘇步恒做為炮兵營營長,對彈道學的學習很上心,在軍中任職過的蘇步恒自然知道,趙巖看重的是能力。

  若是他拿不出高人一等的能力,營長這個職務估計得換人。

  趙巖也重點教蘇步恒,畢竟培養出一個能上軌道的人,他就能從炮兵營的訓練中抽出身來。

  火炮正源源不斷的生產了出來,到了九月,75毫米野戰炮已經裝備了一百多門,這種75野戰炮有效射程雖然只有1200米左右,但卻能把炮彈打出2000米,最大仰角35度。

  榴彈在1200米內才有攻堅能力,但發射的榴彈在2000米內卻有對敵殺傷能力,是一種不錯的野戰炮。

  火炮實驗室進過了一個多月的實驗,確定出了一種260斤的75毫米榴彈炮,倍徑只有13倍,管長0.97米,裝藥量也少了將近一半,對防御工事的有效射程只有300米,最大射程1200米。

  這種75毫米野戰榴彈炮的主要作用就是發射榴彈殺傷1200米內的敵軍,最大仰角65度,重量比75米野戰加農炮輕了一半。

  首先榴彈炮的重量本身就比加農炮要輕,再則這種款榴彈炮犧牲了射程,重量才降低到260斤。

  260斤的重量,一匹馬就能拉著走了。

  這種榴彈炮主要裝備步兵營炮兵,而炮兵營的火炮主要裝備75毫米野戰加農炮,另外還需要裝備一些口徑再大一些的攻城炮。

  每們火炮都配備馬匹牽拉,對機動性的要求就是能有多快就有多快。

  同時這種輕便的野戰榴彈炮,可以裝備到騎炮營,雖然說炮兵營也有馬,但炮兵營的主要任務是超遠程殺傷和攻堅,配備的火炮較重,所以機動性更低。

  騎炮營裝備這種輕便的火炮,主要的作用就是火力支援,殺傷敵軍,機動性會更強。騎炮營目前還沒有組建,也不是那么急迫。

  野戰炮的制式確定了下來,火炮實驗室的主要研發方向變成了榴彈引爆引信,以及中、重型攻城炮的研究。

  這種75毫米火炮的榴彈,殺傷直徑在八米左右。

  榴彈關鍵的就是爆炸時間,若是打到幾百米的高空中爆炸,那肯定炸不到人。后世的榴彈技術是觸地爆炸,這年代還沒那么強大的技術,只能用引信定時爆炸。

  所以要與火炮型號、距離相對應,設計出爆炸時間不同的榴彈,配合炮兵對這些數據的熟悉程度,才能發揮出真正的殺傷力。

  中、重型攻城炮的作用主要是城防、攻城,以及海軍使用。

  火炮實驗室經常發生火炮炸膛事件,不過有安全導火索在,人都提前跑遠遠的了,火炮研究非常方便。

  這個年代的火炮實驗非常困難,主要是沒有安全導火索,所以新型火炮涌現速度不是那么快。

  而趙巖的火炮實驗室,用上了鐵模鑄炮技術,加上安全導火索,幾乎每天都有新型火炮實驗出來,然后記錄下各種數據,繼續研究新型火炮…

  ————

  第一更!

無線電子書    軍閥治世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