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九章:筑堡(下)

無線電子書    軍閥治世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姜榮此次負責指揮筑堡的事務,年近50歲的他,曾在文官的主持下,帶人修葺過幾次登州城,年底經人介紹,來到了趙家堡。

  到了趙家堡后,姜榮好似身處夢幻之中,以往他們這些工匠,日子過得都很拮據,但在趙家做事則完全不同,趙公子給他開了一月10兩銀子的工錢,讓姜榮現在還在樂呵著,這下兩個兒子不用怕娶不到親了。

  但樂呵中又有些隱憂,雖然他的技術過關。但他可修葺過登州城啊!要知道現在‘鐵打的萊州,紙糊的燈’這句話滿天的飛。

  ‘鐵打的萊州,紙糊的燈’這句話說是孔有德叛亂平定后冒出來的。這個‘燈’指的就是登州城,說的是登州城一攻就破,而萊州城被孔有德圍了幾百天,始終未被攻陷。

  其實登州城還是很堅固的,后來官軍同樣未了孔有德上百天才攻下。

  要是讓趙公子知道了,是不會把他給辭了?畢竟修過登州城,不太吉利啊!

  在矛盾的心情中,姜榮開始按照趙巖提供給他的圖紙,開始指揮趙家收容來的流民施工。

  三天前姜榮已經讓人把棱堡的形狀挖了出來,現在只要在壕溝里打好地基,夯好土墻,在里外包磚就行了。

  這些活姜榮熟得不能再熟了,閉著眼睛都能都能讓人弄出來。只是這城墻的形狀卻是讓他有些看不懂。

  姜榮從未見過這么奇怪的城墻,但畢竟是專業人士,仔細琢磨了好幾天,馬上看出了其中的門道。

  敵軍要想要攻城,一上來就得受到三面的打擊。就拿攻城常用的盾兵來說,總不可能拿著三面盾牌上吧?

  排著密集陣形上去,三面的大炮一炸,那還不是死傷慘重啊!幾個跑上去,兩個角的箭塔加正面,火銃、箭支傾下,也不頂事。

  想要攻陷這樣的城墻,只能用大炮轟。守城的不僅可以用大炮對轟,還可以修補城墻。加上這城墻并不高,就算修不好,完全可以在后面再修一道。

  除了留在軍器局、磚廠、水泥廠的工人,其余的流民都參加到了筑堡當中,人數達到了將近萬人。

  這些人當中,除了青壯男女之外,還有一些老人和小孩。大部分的老人和小孩都去軍器局做事了,目前軍器局除了要打造火槍外,最耗費人工的就是箭支的制作,也有很多老人和小孩在火藥廠做事。

  火藥廠內部都是青壯,并且進行嚴格管理。不僅禁煙火,而且搬運時禁止火藥與地面發生摩擦等等。

  那些老弱都分散在火藥廠外面,處理一些簡單的工序。

  上萬人的施工場面,絕對是熱火朝天。挑黃土,壘土墻,砌磚,在姜榮和他兩個兒子的指揮下進展得井井有條。

  對于指揮這些不懂筑城的百姓主墻,姜榮可謂是經驗老道,畢竟朝廷的城墻都是召集老百姓修的。

  “大家加把勁咯!修好這段的土墻就開飯了,就差這么一點了,早點修完早開飯。”一名負責監工的文書大聲吆喝道,頓時調動了積極性,一個上午的勞作,人人都已經餓得前胸貼后背。

  眾人奮力之下,沒一會就把那段土墻夯打好了,在監工的文書宣布下,這群流民馬上前去開飯了。

  其他流民羨慕的看著他們,也加大了修筑速度。

  趙巖把招來的那些人文派去監工,每個人負責一群流民,并按照表現出的速度,規定好當天所要修好的量,這個量會比一開始表現出的速度高出一些。早修完,早收工。

  這些監工在趙巖的要求下都很和善,沒有出現暴力監工的問題。這些流民大多數都是普通老百姓,所表現出來的就是淳樸和能吃苦,每天飯管飽,少有開小差的。

  碰上那些四肢健全,孔武有力又由頭油腦,想開小差的家伙,監工就會以安置做為恐嚇。這些流民都盼著做幾個月的老公,然后分到耕牛和種子,像之前那批人一樣安頓下來,這招百試不爽。

  對于那些老弱,能做多少做多少吧!這是不能勉強的。

  開飯無疑是這些流離失所的人們最開心的時候,趙家對他們向來是頓頓管飽,那菜用豬油炒得香噴噴的,飯用大木桶裝著,每天到開飯的時候就從大食堂里抗到工地里。

  趙巖巡視時看到,一個壯漢坐在幾塊磚頭上,一手拿著大蔥,一手拿著面餅,在那大快朵頤,不一會就吃下了三塊大面餅,這才滿足的摸了摸肚子,一臉幸福的打了個飽嗝。

  這飯量絕對讓趙巖為之汗顏,要他吃下三塊大餅絕對是不可能的事情。看來還是要狠抓一下肉蛋奶的生產,不然糧食消耗很大啊!

  姜榮看到趙巖和張步云兩人前來巡視,連忙跑了過去。

  “照這進度,要多久才能修好?”趙巖看著工地上忙碌的景象,對姜榮問道。姜榮沉吟半響,估計道:“應該大半個月就能把墻修起來了,加上其他一些后尾的活兒,一個月就能完工了。”

  “嗯!不過得保障質量。”趙巖微笑著說道。

  “東家放心,小的修了一輩子的城墻,還從沒出過什么問題。”姜榮有些心虛的拍著胸脯說道,雖然登州城沒問題,但還是那個了…不吉利啊!不吉利啊!姜榮連忙讓自己忘掉那段不光彩事情。

  趙巖和張步云走在工地上,四周沒什么人,張步云如同一個謀士般笑著建議道:“主公應當學太祖起家時的策略,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這天下就算取不到手,也能雄霸一方。”

  “呵呵!我不稱王。”趙巖打了個哈哈,繼續在工地里看著,心想這家伙想入閣拜象想瘋了,成天挑唆他的野心,真是萬惡,我現在可是大明的臣子呢!

  對于明廷,趙巖還是抱著一絲希望的。

  張步云眼睛一轉,在后面想道:不稱王?那稱帝好了!

  邊想還邊點了點頭,也未再說,繼續跟著趙巖身邊在工地上看著。

  這段時間張步云除了帶人到處給人洗腦外,還兼職趙巖的謀士,時常發現體制中的漏洞,并能很快給出建議。對于張步云的能力,趙巖很是滿意,讓他省心不少。

  張步云這些日子和趙巖接觸下來,發現趙巖很有思想和主見,別人說話即能聽得入耳,同時并不是別人說什么他就做什么,往往能拿出更好的方案。

  并且學識淵博,雖然經常出現一些常識性的無知,但在他身上表現出的創造力卻是讓張步云有些震驚。他的學識幾乎都集中在賺錢,生產,強軍三個方面。

  同時也接觸到了趙家的核心所在,這也使得張步云一直困惑趙家為什么那么多銀子的疑團為之而解。

  在趙家做事的人大多都知道玻璃廠這地方,但在玻璃鏡的價值上卻是還未有多少人知道。

  隨著時間的推移,趙家堡的城墻一段段的建了起來,趙家堡也變得越是鬧騰,并不是人多了,而是趙家堡外面天天都在砰砰砰的打槍。

  每天都有火槍出廠,數量也逐日增多。那500名火槍兵練了一個月的刀法后,終于摸到火槍了。

  于是每天打槍的聲音都是接連不絕。

  目前制造的這種火槍,平均只有300多發的壽命,結果在一整天的訓練上,基本上是用一天就報廢了。

  軍器局的鉆床幾乎是三班倒的工作方式,原本四天才能鉆出一把,縮短到了一天半的時間。

  若是以后水輪機的功率加大,速度還能更快。

三點。碼字速度還是太慢

無線電子書    軍閥治世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