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168 招搖過市

無線電子書    工業霸主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搜小說:

  “大家快看啊,自行車!”

  潯陽街頭,響起了這樣呼朋引伴的喊聲。

  自行車并不是什么稀罕物,但500輛一模一樣的自行車招搖過市,可就不比尋常了。中國人有看熱鬧的傳統,一時間,道路兩旁便圍滿了不明真相的群眾,一個個伸著脖子看漢華公司的宣傳秀。

  今天是漢華公司向潯陽市公安局交割500輛警用自行車的日子,林振華別出心裁地舉行了一個交貨典禮,把全廠的工人、家屬都動員起來,湊出了500人,每人發一套嶄新的藍色滌卡工作服,騎著自行車浩浩蕩蕩開向市公安局。

  郎冬騎著車在車隊的前面帶路,他的心情無比豪邁。兩年多了,潯自那積壓的2萬輛自行車一直都是郎冬的一塊心病,走到什么地方去,一說起自己是潯自的副廠長,大家都向他投以一種夾雜著鄙夷和憐恤的目光,這讓他覺得自己無地自容。而今天,終于到了他揚眉吐氣的時候了。

  為了增加宣傳效果,林振華讓人做了一批宣傳展板,用鐵絲固定在一些自行車的后架上,形成流動的廣告牌。廣告牌上的廣告語簡潔明了,突出了一個概念,那就是原來潯自的自行車已經更新換代,現在使用的是漢華公司的出口風扇技術,質量可靠,服務上乘,價格優惠,譽滿全球。

  除了宣傳展板之外,林振華還弄來了20個雙卡四喇叭的錄音機,掛在20輛自行車的車頭上,開足音響,放著流行歌曲,烘托著氣氛。

  圍觀的人們一邊看著自行車游行,一邊議論紛紛:

  “想不到潯自的自行車這么漂亮。““有什么漂亮的,這么粗的管子,丑死了。”

  “這你就不懂了,這樣的車才結實,用多少年都壞不了。”

  “聽說飛劍的車前叉把容易斷。”

  “你沒看前兩天的報紙嗎,人家已經用華青大學的新工藝解決了,要不公安局能買他們的車?”

  被林振華請來的江南日報記者宋瑩拿著小巧的采訪機在人群里擠來擠去,不時拉住一名潯陽市民了解其對于這次活動的看法。潯陽市民對潯自的飛劍牌自行車還是頗有一些感情的,看到此情此景,自然都是說了一些贊賞和祝福的話,這些話都被宋瑩一一記下,日后是要寫到文章里去的。

  宋瑩最早與林振華的接觸并不愉快,但正合了不打不相識這句古話,她在此后與林振華以及漢華公司反而形成了非常友好的關系。漢華公司的五葉風扇在廣交會上創出佳績,作為跑工交財貿口的記者,宋瑩自然不會不清楚。

  她專程跑到潯陽,對林振華進行了長達一天的采訪,參觀了五葉風扇的生產車間,又讓林振華把廣交會內外的故事反復地講了多次。

  在采訪完成之后,宋瑩寫了一篇長篇報道,把漢華公司夸成一朵五葉玫瑰花,林振華在其中自然也是占了主要的篇幅。宋瑩的這篇報道寫得如此煽情,林振華一邊讀一邊覺得身上惡寒,他甚至于想到,這篇文章如果把主角的名字改一下,就足夠當喬布斯的傳記和悼詞了。

  林振華對于宋瑩的吹噓并沒有拒絕,他只是堅決地要求宋瑩把這篇報道的標題修改一下,至于原因,他沒有說。宋瑩不知道林振華為什么會對這個標題如此敏感,不過,既然林振華態度十分堅決,她也只好妥協。這篇報道的標題最終改為了《掀動廣交會的五葉風扇》,這個標題真的很土。

  至于它原來的標題,倒是非常有詩意,叫作《潯陽風來滿眼眷》。你說,就算借給林振華十個膽子,他敢讓宋瑩用這個標題嗎?

  自此之后,宋瑩與林振華之間的私交就日益密切起來了。這一次,林振華向潯陽公安局銷售自行車,宋瑩專程從南都趕過來做報道,還帶來了幾位其他報社的同行。現在,這些記者們正站在潯陽公安局的門口,向林振華、韓濤、邱慶洋等人頻頻發問:

  “韓局長,為什么你們這次會一下子采購500輛漢華公司生產的自行車?”

  “因為漢華公司生產的自行車,質量好,而且充分考慮到我們公安工作的特點,非常適合我們基層民警使用。”韓濤振振有辭地回答道。

  “林經理,請問你們是怎么想到生產警用自行車的?”多數的記者認準林振華才是新聞熱點人物,把他圍在垓心。

  “因為我們企業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我們始終堅持為備條戰線服務的宗旨。繼警用自行車之后,我們還將推出郵政自行車、地質自行車、個體戶自行車等等,總之,我們的口號是: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飛劍車。”林振華毫不客氣地把豐田車的廣告詞給盜用了。

  另一名記者盯上了邱慶洋,非常不合時宜地問道:“邱廠長,聽說目前漢華公司銷售的這批自行車,是原來潯陽自行車廠的積壓產品,邱廠長對此有什么評論?”

  “嗯,這個問題嘛…主要是…”邱慶洋滿頭大汗,不知道該說什么好。

  林振華微笑著接過去,說道:“記者同志,這個問題其實只是社會上的一些謠傳。潯陽自行車廠的自行車,質量可靠,在消費者心目擁有良好的形象,所以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積壓的問題。潯陽自行車廠為了幫助漢華公司完成出口創匯的重要任務,壯士斷腕,中斷了自行車生產,把廠區讓渡給漢華公司。至于這些自行車,不過是此前生產中正常的庫存而已。”

  “對對對,就是庫存。”邱慶洋感激地看著林振華,連連點頭說道。他本來不想參加今天的交接儀式,但事關潯自廠的產品,他不出面未免不太合適。看著自己任上積壓的自行車在林振華手里銷售出去,他不知道是該高興好,還是嫉妒好。

  “那么,請問林經理,潯陽自行車廠未來還會繼續生產自行車嗎?”記者敏銳地向林振華問道。

  林振華道:“當然會!潯陽自行車廠與漢華公司已經達成了合作協議,將聯合開發下一代自行車產品,滿足人民群眾的生產和生活需要,同時還著眼于國際市場,實現出口創匯。”

  “林經理說的是真的?”潯陽市商業委員會的主任謝悠善湊上前來插話道。

  請市商委的領導出席這次交貨儀式,是整個活動里的重要環節。經過返工、改裝之后的飛劍牌自行車,最終還得通過商業渠道銷售出去,為此,林振華沒少給謝悠善做工作。一來二去,倒也成了挺不錯的朋友。

  謝悠善出身于官員世家,爺爺是江南省計委最早的領導干部之一。由于家學淵源,他今年剛滿35歲,已經是主管一方商業事務的正處級干部了。商委是個有油水的部門,所以謝悠善與林振華合作,不圖經濟利益,更看重的是政績。林振華剛才透露的信息,讓謝悠善嗅出了機會,所以他會迫不及待地插進話來。

  林振華笑道:“當然是真的,我們現在正在進行研發工作,這項工作是由郎經理主抓的,具體情況,謝主任只要問他就可以了。”

  謝悠善道:“這個老郎,太不夠意思了,我和他那么好的交情,這件事他居然對我守口如瓶。”

  林振華道:“我想,郎經理也是想給你一個驚喜吧。”

  謝悠善連聲說道:“這一點我毫不懷疑,你們漢華公司搞出來的東西,那肯定是不同凡響的。林經理,我可跟你說定了,新產品出來以后,一定要給我們潯陽商業系統留夠數量,別一股腦都發到外地去了。這種墻里開花墻外香的事情,可不能搞。”

  史達倫走上前來,對謝悠善說道:“老謝,你說話可要摸著良心哦,我們去年的內銷電風扇,給你潯陽可留了一萬臺呢,南部找我們要,我們都沒給這么多呢。”

  史達倫現在也已經當上了漢華公司的副經理,分管后勤、行政工作。不過,他的人事關系還留在那個空殼子一般的潯陽自行車廠里,享受著正處級待遇。與郎冬一樣,他過去與市里的各個委辦局走動都挺多,與謝悠善也是多年的交情了。

  謝悠善打著哈哈道:“沒說的,沒說的,我知道你老史也是講義氣的人,這種事情你能不給面子嗎?再說了,你們現在這2萬輛車,不還得靠我們商委系統給你們銷售出去嗎?””那今年我們公司的副食品供應的問題…”史達倫拖著長腔說道。

  “沒問題,不就是肉蛋油嗎,你老史什么時候來,我什么時候給你批條子。”謝悠善拍著胸脯說道,他回頭看了看站在遠處正和記者們聊天的邱慶洋,壓低了聲音對史達倫說道:

  “老史,我看你們現在跟著這個小林經理,可比跟著老邱的時候闊氣多了。”

  史達倫尷尬地呵呵笑了一聲,說道:“這個也不能怪老邱,我們原來的潯自是國營企業,機制不行。漢華公司這邊是大集體,又搞了經理承包制,小林經理思想很開放,敢想敢干,這三板斧,還真是砍出點名堂來了。”

  “來了!來了!”圍觀的人群騷動起來,遠遠的街道盡頭,郎冬騎著自行車,帶領著大軍已經出現了。”放鞭炮!”史達倫回過頭大聲喊道。

  嘩嗶啪啪的鞭炮聲響了起來,電光閃閃,硝煙彌漫,林振華和韓濤笑著迎上前去,為交接儀式剪彩。

  將好書:

無線電子書    工業霸主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