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415章國號、年號、定都及冊封百官

無線電子書    天唐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第415章國號、年號、寶都及冊封百官  兩派人爭得面紅耳赤,互不相讓。

  張瑄端坐龍椅之上,安之若素,不發表任何意見,聽憑眾人爭執。[搜索盡在shuhaige]

  其實對于兩派人來說,這不僅僅是國號、年號和定都之爭了,而意味著新老權力集團的權力之爭。

  張瑄其實早有主張,固然可一錘定音,但如果不讓這兩幫人爭一爭,也顯得失去了作為皇帝的風度。

  陳希烈沒有參與爭論,他早就心中有數,因為張瑄給他透了底,這一錘定音的事兒還是需要這個老家伙出面搞定。

  楊國忠絲毫不讓,而郭子儀等人更是針鋒拒對。雖然國號、年號尚不確定,但郭子儀是知道張瑄意欲定都洛陽的,自然是據理力爭。

  張瑄終于有些不耐煩了。

  他是穿越者,雖然對現在的家族有了一定的歸屬感,但不代表他會認同所謂“張良后裔”的身份,國號為韓,在他看來就是扯淡的事情。況且,這是先秦已有的諸侯國號,還與張瑄前世某個東亞小國國號雷同,他打心眼里排斥。

  至于定都的事兒,雖然看上去長安最為合適,但在張瑄看來,長安位置稍偏西北,不利于掌控天下大局。他最為屬意的是范陽(幽州),也就是后世的北平、北京,然而現在的范陽還遠遠達不到作為大國京都的各種要求,相對來說,洛陽比較合適。

  當然,日后條件成熟,他還是有意遷都范陽(幽州)。

  想到這里,張瑄暗暗向陳希烈使了一個眼色。

  陳希烈長出了一口氣,知道該輪到自己出場了。

  他輕輕干咳了兩聲,躬身大聲道,“陛下,老臣有幾句話說。”

  張瑄溫和一笑,“陳相有話直說,朕洗耳恭聽。”

  自打陳希烈重新出現在朝堂之上,張瑄對他極盡禮遇,公開表現出了尊重和倚重的態度,而此次又以“陳相”稱之,顯然就確定了陳希烈在朝中的地位。

  陳希烈心中感激,大聲道,“陛下,老臣認為,陛下平叛定鼎于洛陽、起兵興龍于洛陽,而洛陽九州腹地,龍脈集結之所,當以洛陽為帝都。至于國號,洛陽為天下之中、中華之都,為我華夏文明的發祥之地,不若取這一個‘華,字為國號,號為中華帝國、天下萬邦之主。”

  陳希烈的話音一落,張瑄立即拍案贊成道,“然。陳相所言甚是,朕深以為然。”

  “我華夏萬里山河,中華巍巍上邦,國號為華,最是妥當不過了。既然如此,朕以為,當定國號為華,改元永寧。”張瑄霍然起身,環視眾臣,一字一頓道。

  張瑄都表態了,楊國忠等人自然是無可奈何,不敢再說井么,只能隨著眾人一起拜倒在地,山呼萬歲不止。

  “中華萬歲,武皇萬歲萬萬歲!”

  耳邊傳進眾臣的山呼萬歲之聲,張瑄縱聲長笑,心底非常舒暢。

  是日,華朝永寧元年十一月初九,張瑄在長安登基稱帝,眾臣商定,上皇帝尊號為“中華應天承運仁圣文武至德皇帝”。

  翌日,張瑄下詔定國號為“華。”對外亦可統稱“中華帝國”或“中國”。同時,改長安為西京,是為西都;改范陽為北平,是為北都;改洛陽為中京,是為帝都。

  一切塵埃落定。

  李唐王朝覆滅,而張華王朝或中華帝國新興。

  第三日張瑄舉行大朝會,便是冊封百官的事兒了。

  其他的冊封,比如后妃的冊封以及對張瑄父、祖的追封可以稍稍放緩一些,但百官冊封卻是當務之急,因為華朝新興,所有百官需要重新任命定職定責,關系著朝廷的運轉,不可小覷。

  朝會之上,眾臣山呼萬歲已畢,張瑄環視眾人,默然不語。

  除了陳希烈之外,包括楊國忠在內,都忐忑不安,不知道張瑄會給他們一個什么官位,這關系著他們在華朝的權勢地位和榮華富貴。

  哪怕是郭子儀、封常清這些張瑄的心腹大將,也都隱隱有些期待。

  張瑄向陳希烈掃了一眼。

  陳希烈會心一笑,出班朗聲道,“陛下有昭一一”

  “沿襲三省六部制,改門下省為內務省,將中書省與御史臺合而為一更名為都察省,將尚書省改為政務省,總知天下政務,下設六部…加設通商貿易司,列戶部名下。”

  陳希烈高聲宣讀著詔書,乞…各道設立巡撫、各州設立刺史、各縣仍設縣令,縣向州、州向道、而道向朝廷政務省,自上而下節制,總領天下政務。”

  “各道設立都察使衙門…設立天下入大兵馬大都督府,專司乓馬防衛,受朝廷兵馬總領大都督府統率。”

  “自此往后,地方軍、政、督察三權分立,相互監督,獨立運作。行政衙門主官不得干預軍事,軍事督率不得干預地方政茶”,…欽此。”

  這道詔書一出,眾臣皆驚。只是新朝初立,任何規制禮制都是由開國皇帝主導,張瑄早已定下了基調,眾臣誰也不敢多言。

  當然,他們關心的其實不是政體,而是官職,屬于個人的職位品級。

  陳希烈宣布完張瑄的詔書,便退了下去。

  張瑄略一沉吟,從案頭上拿起他親自擬定的關于朝廷重要官員的冊封名表,緩緩道,“我朝初立,百廢待興。為安定天下,確保朝廷政通人和,朕經過慎重考慮,冊封百官如下一一”

  眾人的耳朵馬上就豎了起來,認真傾聽。

  皇帝親自宣布,由此可見皇帝對朝廷重要職位的看重。

  “朕兼任天下總領兵馬大都督府大元帥,郭子儀、哥舒翰、封常清為副帥。”

  “冊封練希烈為政務省宰輔、太師。”

  “冊封楊國忠為吏部尚書、裴冕為禮部尚書、郭子儀為兵部尚書、楊錡為刑部尚書、張巡為戶部尚書、公孫良為工部尚書,皆參知政事。”

  張瑄宣布到這里,微微停頓了一下。

  楊國忠如釋重負。他雖然位居陳希烈之下,但終歸還是六部之首參知政事,也算是小、丞相,與他期待中的位置基本相符。而公孫良裴冕等人就更不用提了,他們作為唐臣,又是張瑄昔日的政敵,張瑄能拋棄前嫌委以重任,足以讓他們感激涕零了。

  張瑄之所以這樣做,當然也有安撫舊臣的考慮。

  至于將楊锜調任京師為刑部尚書,主要是考慮到楊锜的才干不足以安定西域,回京來入相參知政事,對他來說更加合適。

  六部尚書中,郭子儀掌兵權,張巡掌人口錢糧經貿諸事,楊锜掌刑法,這才是真正的要害位置。這三人是張瑄的心腹。

  而楊國忠吏部尚書雖為六部之首,但官員任免大權還是在皇帝手心里,張瑄若是嚴控,楊國忠就是一個傀儡。

  楊國忠等人出班跪拜在地,“臣等謝主隆恩!”

  張瑄淡然一笑,繼續道,“冊封顏真卿為內務令兼中京府尹、河南道巡撫,崔煥為關內道巡撫、陳通為河北道巡撫”川”,

  張瑄一口氣宣布了天下各道巡撫的名單。當然,除了顏真卿等少數幾個人之外,其他的各道巡撫這些地方大員人選,都是陳希烈和楊國忠等人推薦選報的。

  “冊封仆固懷恩為威遠侯、范陽兵馬大都督。

  “冊封楊漣為青海侯、隴朔兵馬大都督、青海行軍大總管。”

  “冊封哥舒翰為定西侯,河西兵馬大都督。”

  “冊封封常清為安西侯、安西都護府大都護、暫代安西兵馬大都督。”

  “冊封南霽云為清遠侯、河南兵馬大都督。雷萬春為鎮遠侯,神策大將軍。李嗣業為忠勇侯,神武大將軍,張同為清寧侯,羽林大將軍。”

  “冊封安思順為劍南兵馬大都督。”

  “冊封程千里為北庭兵馬大都督。”

  “安東兵馬大都督由郭子儀遙領。”

  張瑄將大部分重要的“崗位”文武主官都冊封完畢,包括跟隨他起兵的一干心腹,都封賞了相應的爵位和官職,兼顧心腹與舊臣的利姜,可謂是皆大歡喜。

  而這,正是張瑄想要的結果。

  隨他起兵的心腹,一來必須要封賞,這些都是開國元勛,還要為張瑄分掌重要權力:而對于哥舒翰這種舊臣,張瑄也不能薄待,要做到一定程度的一碗水端平。

  接下來,就是陳希烈率他的丞相班子晝夜加班為朝廷各部司衙門配置人員,盡快實現運轉,諸事雜多繁忙,自不待言。

  而與此同時,陳希烈還要率眾臣操持遷都洛陽的事兒,這也不是一件小事。

  至于郭子儀,則在張瑄的授意下,開始了對天下兵馬的再布局、再調整。

  仆固懷恩率四萬飛豹軍和兩萬范陽降軍鎮守范陽,就不做調整了。而張瑄準備將神策軍、神武軍和郭子儀麾下的飛虎軍布置在京都一線,作為京師拱衛力量和皇帝的親兵,再加上張同的羽林衛,這些兵馬共計有近十萬人。

  而其他的兵馬,河西的重返河西,隴朔的歸于隴朔,調配河南或者兩淮的也立即啟程。

無線電子書    天唐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