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〇九四章 【六如居士唐伯虎】

無線電子書    巡狩大明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段飛從不打沒有準備的仗,他微微一笑,高聲吟道:“

  天下風云出我輩,

  一入考場歲月催;

  功名利祿一場空,

  不若人生一場醉。

  提筆熬墨揮如雨,

  鳳凰出軸鳥驚飛;

  塵事如潮人如水,

  只嘆朝堂幾人回。”

  這首詩是段飛自電影《笑傲江湖中一首詩修改而來,他念得抑揚頓挫,頗有電影里令狐沖吟誦時那種一詩在手天下我有的氣勢,只聽得想看他笑話的蘇蓉也睜大了眼睛,傻傻地,傻傻地…

  “好個天下風云出我輩,一入考場歲月催;功名利祿一場空,不若人生一場醉…”斑駁的木門吱呀一聲從里面拉開了,一個身材消瘦頭發花白,面目清雅留有長須的老者站在門口,望著段飛道:“這首詩是你做的?揚州段飛?嗯,這名字還是第一次聽到,你是何人弟子,找我唐寅何事?”

  段飛得意地朝蘇蓉一瞥,然后躬身向唐伯虎一拜,說道:“我是專程來請唐解元到我家做西席先生的,一千兩拜師禮在此,還請老師笑納。”

  唐伯虎喝道:“且慢,你家住何處?為誰所請?唐某雖然落魄,又豈是趨炎附勢之徒,黃白之物再多我也絕不會隨便收學生的。”

  段飛恭謹地說道:“在下學識淺薄,讀書時有很多不解之處,久慕唐解元大名,故而冒昧登門拜訪,翼能延請唐解元為西席先生,以便隨時可以求教。”

  唐伯虎渾濁的雙眼里冒出一縷精光,他仔細看了段飛一眼,說道:“以你做那首詩的才情胸襟,唐某亦自愧不如,你還是另請高明吧。”

  段飛道:“唐解元此言差矣,我做些歪詩還行,肚里的墨水實在少得可憐,想當年唐解元文采風流,鄉試中一舉奪魁,會試時文章亦出眾得令主考官也脫口驚呼,唐解元的才學豈是我能向背的?”

  唐伯虎淡淡地說道:“程翰林看上的那兩篇文章都不是我寫的。”

  段飛微微一笑,說道:“不論如何,唐解元是有真才實學的,唐解元若實在不肯屈就,我也不勉強,這張銀票還請唐解元收下,倘若唐解元有空,可到揚州寶應縣一游,在下定奉為上賓,美酒相待,來去自如猶若自家。”

  唐伯虎眉頭一皺,再次推拒道:“段公子的好意我心領了,請勿再以解元稱呼,唐某只是一潦倒文士,偷閑山人耳,近日更受寧王牽累,不勝煩擾之至,不敢牽累公子。”

  段飛道:“那好吧,在下不如以唐大師稱呼?唐大師自號六如居士,為何還這么看不開呢?寧王不過一跳梁小丑而已,唐大師何需為之煩惱?去到段某府上,這些俗事自有段某打理,唐大師再無需掛慮。”

  唐伯虎聽得呆了一般,嘴里念叨道:“六如居士,六如居士…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好一個六如居士,段公子是從何處聽到這個名號的?”

  敢情唐伯虎沒聽清段飛的話,又或是聽到六如居士之名而忘記了其他話,段飛暗暗抹了一把汗,笑道:“這是小可隨口胡謅的,唐大師若是喜歡,不妨就以此為號?”

  唐伯虎嘴里再次念叨起那句《金剛經里的經文,額頭上愁眉一展,他仰首笑道:“有法無法,如夢如露,好,今后我便是六如居士了,多謝段公子賜號。”

  段飛連道:“不敢不敢,唐大師喜歡便好。”

  唐伯虎終于讓開門扉,伸手相請道:“段公子請進,這位姑娘是…”

  蘇蓉向唐伯虎斂身施禮道:“段府丫鬟蘇蓉,見過唐大師。”

  “姑娘外柔內剛,氣質高雅,可不像是個丫鬟啊。”唐伯虎目光如炬地道:“也請上座吧。”

  “唐大師這回看差了,她確實是我的丫鬟,她感激我的救命之恩,因此才屈身做了我的丫鬟,剛才又輸了一年給我,現在要給我當兩年的丫鬟呢。”段飛得意洋洋地笑道。

  蘇蓉沒好氣地道:“你還沒贏,唐大師還沒答應你呢。”

  段飛微笑道:“肯讓我進門說明唐大師已經答應了,不信你自己問去。”

  唐伯虎拿來茶具開始燒水,聞言呵呵笑道:“不錯,這桃花庵我也呆膩了,寶應縣是我女兒夫家的老家,風景秀美最多湖泊,每天去游游湖釣釣魚,也好躲躲那些為寧王之事來煩擾的俗人。”

  “我也是俗人一個,希望唐大師不要厭煩才好。”段飛再次遞上那張銀票,說道:“唐大師,這點心意還請收下,今后唐大師在我家做西席先生,每月奉銀十兩,先生可以隨意游冶,隨時皆可離開,我遇有不懂的問題自會向先生求教。”

  唐伯虎嘆了口氣,環顧家徒四壁的‘桃花庵’,說道:“好吧,老夫便去公子府上叨擾一陣子吧…”

  唐伯虎看似答應得過于輕率,然而這卻是段飛預料中的事,真正的唐伯虎絕沒有電影《唐伯虎點秋香里的那么瀟灑快意,他20余歲時家中連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繼去世,家境衰敗,頹廢了近十年,才在好友祝枝山的勸說下潛心讀書,29歲參加應天府公試,得中第一名“解元”,隔年赴京會試,卻受考場舞弊案牽連下獄,后得平反,卻依舊被謫往浙江為小吏。

  唐伯虎恥不就任,此后絕意官場,以賣畫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應寧王朱宸濠之請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覺寧王圖謀不軌,遂裝瘋甚至在大街上裸奔才得以脫身而歸。。

  現在是正德十四年(1519年),唐伯虎開始受寧王拖累,在歷史上他貧病交加孤苦一人,于1523年去世,年僅54歲,臨死前絕筆遺作:“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又何妨。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飄流在異鄉。”表露了他刻骨銘心的留戀人間而又憤恨厭世的復雜心情。

  如今年過五旬的唐伯虎已不復年少輕狂,窮困潦倒之下他也沒有太多的選擇,段飛以誠待之,又表現得與一般商賈書生截然不同,唐伯虎隱然覺得與他有頗多共通點,因此才最終答應了他,或許唐伯虎的命運已經從此開始改變…

無線電子書    巡狩大明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